圖為離隰高速中陽段兩側造林施工現場。羅麗 攝
初夏的中陽,風景如畫,生機盎然,一排排林木迎風挺立,枝頭綠葉展露蓬勃生機。在離隰高速中陽段兩側可視山體高標準綠化工程2標段造林施工現場,2名工人正合力將一株高約5米、重達百斤的國槐樹苗搬上陡峭的土坡,整坑栽苗,培土夯實。新栽植的苗木錯落有致,在風中形成一片綠油油的景觀。“山體綠化不同于平地植樹,不僅條件艱苦,種樹護樹的難度也很大。我們全面抓好細節管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現場組織植樹的負責人周福庭忙著指揮工人連接管道,準備給新栽的樹苗澆水。
離隰高速(中陽段)兩側可視山體高標準綠化工程是今年中陽縣自主實施的造林綠化項目,綠化里程45.1公里,綠化面積0.28萬畝。項目開工以來,工人們克服立地條件差、運輸困難等不利因素,扎實推進項目施工進度。
作為我市首個獲得山西省政府命名的“林業生態縣”,近年來,中陽縣持續深化造林,突出增面積、提質量兩條主線,落實精準擴林、重點補林、科學改林、持續營林、依法護林、創新活林六大行動,一體推進市縣生態項目建設,加快林業建設步伐,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進入春季植樹造林攻堅期以來,中陽縣各項造林綠化任務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今年我市下達中陽縣生態建設生產任務23.77萬畝,圍繞呂梁山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項目、“三北”工程、山水工程、經濟林提質增效項目、林下經濟五個方面,中陽縣精心實施綠化質量提升行動,擴綠提質并舉。目前已完成造林面積15.37萬畝,占比65%。
中陽縣今年退化林修復項目5標段涉及退化林任務6000多畝,主要包括修枝、清理林地、整坑栽植等。目前共栽植苗木40多萬株,完成總工程量的60%,預計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施工現場,工人師傅分工明確,嚴格按照造林技術規范有序進行苗木運輸、扶正定位、培土壓實等工序。新栽植的苗木行距規范、林相整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施工過程中,我們將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有機統一,同步開展機械圍欄、標志標牌設立、人工巡護,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高標準推進修復任務。”施工單位負責人高艷廷介紹。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陽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高標準完成各級造林任務的同時,依托當地實際鋪開綠化項目,深入挖掘現有山水生態資源,加快全縣林業生態建設步伐,實現“綠化、彩化、財化”同步發力,推進生態文明與文化、旅游、康養融合發展。“通過項目實施,有效改善了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中陽縣林業局林業站站長杜鳳山說道。(記者 羅麗)
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