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導語:
鄉村全面振興,產業為基,文化鑄魂。在我縣金家莊鎮,酷愛攝影的高星星,用鏡頭定格歲月,以收藏串聯時代。當傳統影像記憶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相遇,一幅充滿人文情懷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初夏的陽光灑進金家莊鎮鄉村記憶館,高星星輕輕按下開關鍵,將泛黃的唱片小心翼翼地放上了轉盤。隨著唱針落下,悠揚的旋律在館內流淌了起來。
兩排木質展柜,仿佛被時光精心裝裱。從華中牌120膠卷相機到數碼單反的相機展區,從泛黃的攝影刊物到品相完好的小人書,從裝訂精美的照片畫報到整理成冊的景區門票,萬余件藏品如一部立體的時光年鑒,記錄著主人跨越42年的攝影守望。
【采訪:鄉村攝影師 高星星
最上面的這臺相機就是華中120膠卷相機,是我16歲買的第一臺相機,從此就與攝影結下了緣,到現在已經42年了。漫長的歲月里,我換了特別多的相機。從這個膠卷機到模擬相機,再到現在的數碼相機。自己喜歡這個東西,也舍不得丟棄,一件件都精心保存下來。除了相機,我還精心收藏了各種攝影雜志,景區門票、小人書,有上萬種東西,最有攝影美感的藏品。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內心特別地充實。】
作為當地最后的傳統暗房技師,高星星的工作室已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空驛站。當黑白相紙在顯影液中逐漸顯影,那些曾經被定格的瞬間重新煥發生機,記憶從此有了溫度,情懷也得以延續。
【采訪:鄉村攝影師 高星星
現在到了數碼時代,以前的膠卷底片就都淘汰了。到現在,我這兒這么多年一直能洗黑白照片。很多柳林人,外邊的人,從網上把底片給我郵寄過來,我繼續能洗黑白照片。咱們現在洗的就是正宗的黑白照片。留住咱以前底片時代的記憶就行了。】
隨著金家莊村鄉村記憶館的落成,高星星主動請纓,將自己的珍藏搬進展館,并義務擔任起管理員和講解員。這些獨特的藏品不僅為村民打開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更喚起了幾代人共同的記憶,成為當地文化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
【采訪:村民
參觀以后感受很深。小小的空間,別有洞天。在這里,不僅增長了攝影見識,喚起了童年的記憶,而且感受到了濃濃的鄉土文化和時代氣息。】
從私人珍藏到公共記憶,高星星用42年的堅守詮釋了文化傳承者的擔當。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這些承載著歲月印記的藏品正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個人記憶與集體鄉愁的文化紐帶。
【采訪:鄉村攝影師 高星星
鄉村振興,不只是經濟產業的振興,更需要文化的振興。現在,我把我的藏品搬到了“鄉村記憶館”,讓全鎮老百姓都來參觀,在攝影藝術的氛圍中,感受家鄉的發展,見證時代的變遷。】
記者:閆偉 王錦輝
來源:柳林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