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國內老大,比亞迪一定是毫無爭議,畢竟比亞迪龐大的銷量,在很多車企面前就像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一樣。讓我們先看看比亞迪的銷量到底有多恐怖。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恐怖的138.09萬輛,要知道一季度兩個大眾加起來也不過賣了61萬輛車。而比亞迪在剛剛過去的四月份,一個月就賣了38.01萬輛。海外市場更是以 79086 輛的單月出口量強勢反超特斯拉。這樣的比亞迪不可謂不強大。
但是俗話說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不斷有新的老大誕生。比亞迪雖然強大,但是如今有一家車企感覺馬上就將超越比亞迪,取代比亞迪成為車圈老大,這家車企就是同樣創造民企神話的吉利汽車。
如果說吉利能夠超越比亞迪,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相信,畢竟比起比亞迪現在頻頻見諸各大媒體,一直處于流量漩渦的比亞迪,吉利似乎現在毫無存在感,那么我們先看看吉利如今的銷量到底如何?是否有資本超越比亞迪?
近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該集團于2025年4月的總銷量為23.41萬部汽車,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3%。于2025年首4個月總銷量約為93.79萬部汽車,同比增長49%。吉利4月份銷量高達23.41萬輛,雖然相比較比亞迪的38萬輛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吉利增長勢頭迅猛,反觀比亞迪銷量平平無奇。
那么吉利是否能夠超越比亞迪呢?如果單看目前銷量數據,似乎還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未來吉利還是很有可能超越比亞迪。至于為何能超越還需要從比亞迪和吉利本身去分析。
目前比亞迪雖然銷量很高,但是其低端車型占比超高。根據2024年的數據,比亞迪12萬元以下的低端車型銷量占比達到約70%。具體來看,海鷗、秦L、海豹06 DM-i、秦PLUS DM-i、驅逐艦05、元UP、宋Pro等車型的銷量合計為23.8萬輛,占國內總銷量(34.2萬輛)的近七成。這類車型通過壓低價格吸引大眾消費者,成為銷量支柱。
比亞迪為了維持超高銷量,近年來不斷采取低價策略,車價一降再降。但是低價策略雖能快速搶占市場,卻暗藏危機。一方面,低價導致企業利潤空間不斷降低,且不說導致企業對于員工福利薪資待遇,更重要的是較低利潤可能會導致產品技術迭代能力;
最主要的是低價策略,成本壓力迫使企業在生產環節對零部件質量、工藝可能會出現一定妥協。市場中,比亞迪低價車型的負面反饋不斷涌現:內飾異響、電子元件故障、漆面易刮花,零部件生銹等問題頻發,這些負面評價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持續侵蝕品牌口碑,形成 “低價走量 — 品質下滑 — 口碑受損 — 銷量下滑” 的惡性循環。如此長期下去,比亞迪銷量走低勢必成為必然。
反觀吉利汽車,正憑借技術創新與多元化布局發起強勢沖擊,并未采用比亞迪簡單粗暴的低價策略。在技術方面,吉利已經構建起 SEA 浩瀚、GBRC 水晶等世界級模塊化架構,其中歷時 5 年、耗資 200 億打造的 SEA 浩瀚平臺,展現出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頂尖實力。基于 GBRC 水晶架構的睿藍 7 與低風阻的銀河 E5,搭載自研 7nm 車規級芯片龍鷹一號,GPU 算力達 900GFLops、CPU 算力 90kDMIPS,支持六塊屏幕,相比比亞迪部分車型采用的高通芯片,在性能上實現降維打擊。
在產品布局以及發展的合理性方面,吉利也表現出更加合理和較強的韌性。吉利形成了高低端協同的矩陣。銀河系列主打性價比,但是并未一味追求低價,而是注重品質。同時吉利在高端品牌方面也已經成功破局。極氪與領克則錨定中高端領域,極氪品牌成交均價超 33 萬元,并且銷量和口碑都是一路走高。同時吉利油車新能源齊步走的策略,也讓吉利多了一份底氣。
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發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吉利一定會超越比亞迪再次成功等鼎國內老大。比亞迪是國內優秀的自主品牌,也是為自主品牌做強做大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這兩年為了維系自主老大地位,一味追求低價策略,不僅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同時自身品質也越來越多的受到質疑,所以企業的發展還是需要加大技術創新。通過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實現產品的升級跨越,只有這樣方能長長久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