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烏代表團原定日前的伊斯坦布爾談判因烏方缺席未果,雙方在土耳其的互動暴露出深層戰略博弈。這場被稱為"2022年3月以來首次直接對話"的接觸,在啟動前夜已埋下重大變數。
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15日晚間確認,俄方談判團隊將堅守至16日上午10時繼續等待。衛星圖像捕捉到俄方專機提前12小時降落伊斯坦布爾機場,而烏克蘭代表團成員直至15日深夜才陸續抵達。值得關注的是,烏方公布的12人代表團名單中,包括國防部情報總局與對外情報局要員,軍事系統官員占比高達75%,這與俄羅斯代表團以總統助理牽頭的政治團隊形成鮮明對比。
澤連斯基資料圖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在談判前36小時發布的行程顯示,澤連斯基結束土耳其訪問后直飛阿爾巴尼亞。這種刻意安排的行程軌跡,與烏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非普京不談判"的表態形成呼應。知情人士透露,烏方在談判前24小時仍在調整代表名單,原定的能源部代表最終被替換為安全局官員。
俄方在談判前72小時通過土耳其渠道傳遞的立場文件顯示,莫斯科堅持要求烏方承認"現有控制線現狀"。而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官員透露,基輔的底線是恢復1991年邊境。雙方訴求差距達到驚人的2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整個英國國土面積。
澤連斯基團隊釋放的談判條件出現戲劇性變化——15日凌晨的總統令仍強調"全面撤軍"前提,但到傍晚的新聞發布會上,措辭轉變為"實質性安全保證"。這種微妙轉變恰逢中國與巴西聯合聲明發布后的6小時,兩國呼吁"解決各方合理關切"的倡議,為談判注入新變量。
澤連斯基資料圖
就在談判延期的12小時前,倫敦聚集了英法德意等七國外長。他們發布的聯合聲明強調"立即停火30天",這個時間窗口恰好覆蓋歐盟特別峰會周期。耐人尋味的是,聲明既未提及俄羅斯撤軍,也未支持烏克蘭領土主張,與3月巴黎宣言形成明顯溫差。
中巴聯合聲明中"從根源解決"的提法,被解讀為對單邊制裁體系的質疑。統計顯示,這份聲明涉及"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的表述出現4次,與北約東擴相關的隱晦批評引發西方智庫熱議。莫斯科國立大學研究員注意到,聲明發布時間選擇在G7財長會議前48小時,時機把握極具策略性。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證實,普京未來72小時行程未安排土耳其行程。這直接回應了烏方"只見普京"的要價,但也暴露出莫斯科的底線——俄方堅持代表團層級的接觸模式。克里姆林宮消息源透露,俄方已將談判權限下放至"可簽署臨時停火協議"層級,但涉及領土的議題仍需最高決策層拍板。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資料圖
基輔政治分析人士指出,澤連斯基的"普京限定"策略存在雙重考量:既規避國內"禁止與俄官員談判"的法令風險,又將談判層級提升至元首級別以爭取更大國際關注。這種設計導致實際談判陷入死循環——俄方認為元首會談需建立在代表團共識基礎上,而烏方堅持倒置流程。
伊斯坦布爾談判的波折,折射出俄烏沖突已進入戰略僵持新階段。當戰場上的無人機與談判桌上的文件形成共振,各方都在尋找既能保全顏面又能實現實質突破的平衡點。這場延期的談判雖未取得突破,但雙方愿意繼續接觸的事實本身,或許就是寒冬里的一絲暖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