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法國媒體、俄羅斯塔斯社、“今日俄羅斯”(RT)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13日在接受法國TF1電視臺采訪時表示,法國已向烏克蘭交付了所有能夠提供的武器、彈藥和裝備,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在不損害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增加供應。T稱,馬克龍在接受采訪時為法國政府在俄烏沖突中的應對方式辯護。馬克龍稱,由于法國軍隊并非為一場曠日持久的高強度陸戰所設,法國已“盡了最大努力”援助烏克蘭。
在之前法國、英國和烏克蘭三國軍隊參謀長就“伙伴國家(在烏)存在和戰略足跡”有過多次交流,磋商取得進展,“關鍵是要在烏克蘭部署軍隊”。德國新總理默茨6日正式就職。路透社稱,默茨似乎比其前任奧拉夫·朔爾茨更容易接受法國關于歐洲戰略自主和共同防御的提議,部分原因是特朗普政府政策給歐美關系帶來不確定性。馬克龍多次談及由歐洲國家向烏克蘭派駐軍隊提供“安全保障”的構想。但不少歐洲國家無意參與。
當然,歐洲國家之前對烏克蘭進行援助的目的不單純。他們不是真的關心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完整與未來。歐洲決策層清楚知道,烏克蘭無力把俄軍推出本土;其提供的武器彈藥與經濟援助也不可能像沖突初期那樣改變戰場態勢。所以,歐洲在和談中構建了大量雙方都無法接受的條件,其本質上就是為了繼續戰爭。歐洲這樣做能夠為其提供的利益實在太多了:其一是合法繼續扣押與吞并俄羅斯政府和企業在各自國家的資產;其二是為了給莫斯科方面持續制造困難,獲得更多的籌碼。
軍事援助(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媒體發表聲明,提議俄烏雙方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無條件重啟直接談判。俄烏雙方均表示正為此做準備。俄方尚未透露普京是否會參加談判,表示將適時宣布與烏克蘭談判代表。而烏方表示只有普京也在場,烏總統澤連斯基才會參加會談。澤連斯基11日晚在社交媒體發文說,他15日將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前往會談。13日,澤連斯基在基輔說,如果普京不參加談判,將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他們不想、也不會結束戰爭”,屆時西方應對俄實施大規模制裁。
不過對此會談俄烏雙方就代表團級別發生爭議,談判時間一拖再拖,也給談判前景蒙上陰影。土耳其外交部長費丹15日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必須“妥協”,才能實現和平。“如果雙方立場協調一致,建立信任,那么就邁出了走向和平的重要一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抱有希望。”不過,有分析認為,鑒于目前俄烏雙方在核心議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實現和平依然艱難。截至本報截稿時,尚未傳出俄烏談判開始的消息。
目前來看,這次談判更像是一種拖延戰術。2022年烏克蘭曾通過和談拖延了俄羅斯的攻勢,爭取了西方支援的時間。如今攻守雙方交換場地,輪到俄羅斯拖延時間。雙方的核心矛盾集中在三個維度:停火、領土歸屬以及安全保障。烏克蘭要求俄軍立即實施全面無條件停火30天,而俄羅斯堅持先談判解決沖突根源再討論停火。關于領土歸屬,俄方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地入俄現狀并寫入法律文件,烏方則堅持恢復1991年邊界且拒絕任何讓步。
有分析認為,此次談判的背景與2022年春季的談判有所不同。烏克蘭危機已經持續較長時間,雙方在軍事上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損失,國際社會對和平解決沖突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同時,此次談判的走向存在多種可能性。如果雙方能夠在談判中達成某種共識,哪怕是短期停火協議,也將為和平解決沖突帶來一線希望。如果談判最終破裂,俄烏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給雙方帶來更大的損失。此次談判能否打破僵局,成為解決俄烏問題的關鍵節點,仍需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