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一條體型龐大的鱤魚被捆綁在一輛越野車上,盡管有很多繩子在盡力拉扯,但是這條鱤魚的魚尾巴依舊差一點垂落到地面。
恰好旁邊還站著一位大哥,兩者一對比,感覺這條魚已經跟這位大哥的身高不相上下了!這一幕剛好被廣西博主@嘟嘟寶貝拍攝記錄了下來,要不是有視頻畫面,這樣大的鱤魚可以說是想都不敢想。
鱤魚有著“水老虎”的稱號,它在淡水中的兇猛如同森林中的老虎,能將這樣一條大魚制服,不得不說這位釣魚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體重達到百斤的鱤魚實屬少見,因此這樣一條視頻也是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隨著這輛汽車駛入城區,不少網友都開始在評論區曬出“遭遇圖”,看樣子這位釣魚大哥是開著車在城里轉悠了很久呀,于是就有網友戲稱三過家門而不入。
有網友表示:這下全國都知道他釣到魚了,我就想知道這條魚多粗的線溜了多久?看來釣魚佬的心中真的只有魚,見別人釣到大魚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詢問釣點,接著就是自己也要去過過癮。
另外位疑似釣魚佬的網友則這樣說道:釣魚佬最少要繞城三圈才會回家,而且是先回單位再去老婆單位找一下老婆,再回小區轉一圈,再去丈母娘家!
用網友們的話來說,要不是汽車沒有油了,高低還要在城里繼續轉悠三小時才回家,這么大條魚,就不能裝起來嗎?
在看到這條鱤魚的肚子比較突出的時候,有網友表示一肚子的魚仔,可惜了!看得出來,網友們是覺得這條鱤魚肚子里裝的是魚籽,就這樣被釣上岸帶走了,這也意味著它無法繼續產子繁衍了,或許將損失成千上萬條小魚,這無疑是一種損失。
不過話說回來,十年前還被視為稀罕物的鱤魚,為何如今頻頻刷新體型記錄?
鱤魚基因里的殺戮本能給了它們先天優勢,剛孵化的鱤魚幼崽三天內就會自相殘殺,同類相食率高達40%。這種“養蠱式”成長篩選出最強個體,成年后沖刺時速達70公里,咬合力堪比鱷魚。
水域中的翹嘴魚、白鰱近年數量激增,為鱤魚提供了“自助餐廳”。江蘇漁民發現,有鱤魚的水域鯽魚苗成活率反而更高,它們專挑病弱個體下手,像極了草原上清理老弱病殘的狼群。
緩慢流動的河灣與水庫,讓這些慣于在激流中捕獵的殺手找到了新獵場。2023年洞庭湖觀測到鱤魚群將鰱鳙驅趕至淺灘圍獵,整個場面堪比水下《動物世界》。
長江流域監測顯示,鱤魚數量雖比禁漁前增長10倍,卻僅占魚類總量的1.2%。它們的存在反而印證了食物鏈的修復:江豚種群同步恢復至124頭,專挑鱤魚幼崽下口。
“我們總想當生態的裁判,卻忘了自然早有一套運行法則。”廣西漁民老韋的話發人深省。他親眼見過鱤魚群驅逐入侵的羅非魚,也目睹過魚群過多引發的自我調控,當小魚數量下降時,鱤魚繁殖率會自動降低。
文中部分素材來源: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報告、博主@嘟嘟寶貝、農業農村部數據及淡水生態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