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現代人的精神故鄉
《生于大宋》特裝版“全家福”
如果說有哪個朝代跟我們今人有大大的共鳴,我相信一定是宋代。
在宋代,婚姻不像唐代那樣講究門第,開始講究財產,“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甚至雙方訂立契約,寫明某物多少、某物多少”。
南宋末年,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男家的聘禮,“富貴之家”則送“三金”,即“金釧 (鐲)、金鋜(鎖足)、金帔墜”;“鋪席宅舍”如無金器,則送鍍金的銀器。
當然,除了聘禮,嫁妝也是筆不小的數目,據說,蘇軾的弟弟蘇轍就因為替女兒準備嫁妝,弄得“破家”——嫁妝掏空了他的積蓄。
另外一方面,相比較生前的奢華、攀比、講究,宋人對于自己的“身后事”又是非常隨意的。不同于其他朝代,如漢唐的厚葬之風,宋人的薄葬是一種流行風氣。
在河南、陜西一帶所發現的許多宋墓,大多由成型的墓磚仿照木建結構拼搭而成,墓室內的供桌和椅子、供品、酒具、門窗、衣柜、女使等皆刻在墓磚上,呈浮雕狀。顯然,這種磚墓已經由窯主成批生產,然后配套出售。
白沙宋墓壁畫中的直腿靠背椅
所以如果哪個“摸金校尉”摸到了宋代的墓,大概率只能得到一些銅錢、陶罐等一些“破銅爛鐵”。
此外,在飲食上,你除了可以吃上各種各樣的羊肉,你還能吃上名目繁多的豬肉。除了能吃到花樣繁多的饅頭,也能吃上各種餅子或面條。
在生活上,桌椅這些用具,也出現于宋代。甚至,在宋代,出行游玩的人還能帶上折疊椅子,大概是這樣的。不得不說,宋代真的是“遙遙領先”的一個時期。
宋人繪《春游晚歸圖》中的折疊太師椅
“一份最低限度的宋史研究必讀書目”
那么,假如真的“生于大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在朱瑞熙先生的《生于大宋》一書中,詳細為我們介紹了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本書脫胎于《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一書的部分內容和朱瑞熙先生若干論文,全書共分十二個大章,除了上文提到的婚姻、喪葬、飲食、生活用具等,還有相當多宋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比如,在稱謂和排行一章,我們可知皇帝被稱為官家,妃子被稱為娘子。“老婆”這一稱呼,在宋代也已經出現了,當然,丈夫也可以稱妻子為“渾家”。
《生于大宋》目錄頁
在避諱一章中,則事無巨細地羅列了宋遼金時代的人要遵守的各種避諱政策,以及需要使用怎樣的避諱方法。比如官方指定的避諱,就有皇帝的“御名”(正名)、曾用名(舊諱);有些皇帝的生父和宋太祖、太宗的幾代祖先之名;皇太子、親王以及皇后之父等名諱;有些皇后的名諱。
假如你一個不小心沒注意到這些避諱的“常識”,就有可能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名落孫山”。
刺字、文身和簪花一章,則跟很多古典小說、影視劇聯系緊密。比如《水滸傳》中大家都很熟悉的宋江、林沖等刺字情節。“宋代繼承前代習俗,在軍人和大多數囚犯的面部或其他部位刺字。”也就是說,除了囚犯,軍人也是會刺字的。所刺文字,如囚犯被判流罪,命刺其面為“刺配某州牢城”。
同樣是《水滸傳》中,也有宋代文身和簪花現象的反映。文身如“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的“九紋龍史進”以及滿身花繡的“浪子燕青”。而且宋人的文身,可謂花樣繁多:
荊州的街子葛清,自頭頸以下遍刺白居易的詩和畫:“不是此花偏愛菊”句,刺“則有一人持杯,臨菊叢”圖,“黃夾纈林寒有葉”句,刺“一樹上掛纈”圖。共刺20多處,人們稱他為“白舍人行詩圖”。
明陳洪綬《水滸葉子》中的九紋龍史進
簪花如“柴進簪花入禁院”,宋江等被招安之后,皇帝賜宴,“宋江等俱各簪花出內”。各種影視劇中也有宋代君民簪花的場景。
此外,漢服黨感興趣的宋代服飾等內容,本書也有體現。可以說,本書是一本宋代社會日常生活的大全。
積數十年功力,寫大家小書
上世紀六十年代,朱瑞熙曾協助范文瀾、蔡美彪先生編寫《中國通史》的第五、六、七冊。此后陸續參與了《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卷》《中國大百科全書·遼宋西夏金史》的編寫工作。
朱瑞熙先生深耕宋史半個多世紀,他的許多學術著作至今仍是宋史研究領域的必讀書。《宋代社會研究》仍是我國臺灣地區清華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博招考的必讀書目。《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被視為“研究宋代政治制度史的權威之作”,《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一書則對這一時期的生活風俗習慣進行了深入探討。
可以說,《生于大宋》是一本真正的“大家小書”,值得放在案頭枕邊。
經典耐看的設計
內文四色,配插圖考古、繪畫插圖四十余張
此次出版,除了對原有內容進行修訂,重新調整版式,以適應閱讀外,還增加了考古、繪畫插圖四十余張,對內容進行補充說明。如講到服飾部分,使用《歌樂圖》,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宋代的長褙子的形制。
《歌樂圖》中的宋褙子
又如梁山好漢經常提到的交椅,我們在《清明上河圖》中的趙太丞家、書鋪中也能看到。而現代所用的桌子,則能在敦煌壁畫《屠房圖》中發現。
《屠房圖》中的高桌
內外雙封,經典宋元素帶你感受宋時風雅
在封面設計上,采用內外雙封形式。外封選取《清明上河圖》作為底襯,上點綴宋人繪《斗漿圖》和《歌樂圖》等經典畫作。點綴圖案覆磨砂UV,觸摸之下,會有微微的凸起感。仿佛這些人物,躍然紙上。
《生于大宋》封面
普通版內封選取和《歌樂圖》中褙子相近的紅色藝術紙,輔以燙紅的工藝,簡約、雅致。
《生于大宋》紙面內封
隨書附贈《貨郎圖》高清仿宣紙畫,在熱鬧市井的氣息中,開始這一趟不尋常的“大宋之旅”吧。
《貨郎圖》拉頁
升級布面限量噴邊版!作者鈐印,社章、編碼,經典宋代紋樣絲網印金。
本次出版,我們推出了限量布面噴邊版。在傳統的印象中,宋代服飾、審美是極淡極雅的,然細究之下,雅當無疑,淡卻未必。陳彤老師在《中國古代建筑紋樣》中用“鮮麗而雅致”來形容宋代紋飾,非常確切。此次噴邊,我們選用了和護封《歌樂圖》中宋褙子的顏色相近的紅色作為主色調,輔以宋代織物上出現的幾何形、小花紋作為點綴,用絲網印金的方式進行噴色。既體現了宋代審美的“麗雅”,也和整本書的整體色調、氣質相呼應。
宋代幾何形、花紋絲網印金+噴紅
布面使用的是特制的雪花絨短絨布,手感是柔和的靠墊、枕頭的質感。燙紅的小茶壺在紅色絨布上,非常精致可愛。
《生于大宋》雪花絨布面內封
隨書贈送的藏書票(三張隨機),出自宋代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分別選自“趙太丞家”“虹橋行舟”“看命鋪子”三個典型場景。
隨書附贈藏書票,此為“看命鋪子”
此外,我們還特別贈送每位讀者特制的宋代建筑紋樣亞克力杯墊一枚。紋樣出自故宮博物院陳彤老師復原的宋代建筑彩畫“團窠寶照(碾玉裝)”,在陽光的照耀下,紋樣的花紋能映射出非常漂亮的華彩。
團窠寶照(碾玉裝)亞克力杯墊
最后,無論是購買毛邊還是噴邊的讀者朋友們,都能得到限量編碼+作者鈐印+上海古籍出版社鮮章。(布面噴邊限量1000冊,布面毛邊限量200冊,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備注:由于作者的印章非常厚重,出版社工作人員人工加蓋,未免出現印章不太清晰、有紅色印泥蹭到紙面等小瑕疵,介意者慎拍)
作者鈐印+上海古籍鮮章+限量編號
一壺清茶,一本小書,在春日的午后,來赴一場大宋風雅之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