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俄烏雙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會談,這是俄烏時隔3年以來的首次直接談判,又因為是俄羅斯方面主動發起的,因此媒體對此次談判期待甚高。沒想到的是,這場談判僅持續了2個小時就草草收場,烏克蘭方面直接宣布談判毫無成果。其實,從這場談判前后的6個細節就能看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此次接觸,注定會談崩。雖然說烏克蘭方面認為談判毫無成果,但通過此次談判,烏克蘭也有一個較為重要的收獲。
俄烏之所以沒有談出眾人期待成果,其實從談判前后的6個細節就能看出來:
其一,普京提議談判,但他本人并不打算去現場
先簡略回顧一下本次談判。此次談判最早是由俄羅斯方面發起的,此前歐洲因“停火30天”的問題和俄羅斯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俄羅斯方面認為可以接受“不設條件的談判”,言下之意是,不停火也可以談判,可以邊打邊談。因此5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提議俄烏雙方直接談判,隨后得到了烏克蘭方面的響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后稱,他將在土耳其等候普京,而且只接受與普京親自對話。可普京遲遲不表態是否親自前往,直到5月14日,俄羅斯方面才宣布了代表團人選,其團長是俄羅斯總統助理梅金斯基。
其實,從5月11日俄羅斯提議雙方直接談判,到澤連斯基快速響應,并且表示親自前往土耳其,這可以看出烏克蘭方面對盡快“停火”的意愿更強烈。但對于普京來說,他覺得派自己的助理去和烏克蘭接觸,這個級別已經“夠”了。這說明,普京認為,眼下的局面遠沒有到“一錘定音”的地步,談判只是博弈的一部分。
其二,談判前相互指責對方“放鴿子”
需要說明的是,澤連斯基從一開始就說自己會去土耳其,并且說自己只接受和普京談判。可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在5月14日就已經表態,普京不會去土耳其與澤連斯基會面。但是,澤連斯基還是在5月15日上午飛到了土耳其,在土耳其“空等”普京長達7個小時,然后才離開土耳其。明知道普京不會來,澤連斯基還要作出“等待”的姿態,這說明,澤連斯基是想通過國際輿論對普京施壓:普京對談判“沒誠意”,普京不想和平。
而俄羅斯代表團也不甘示弱,在澤連斯基離開土耳其之后,俄羅斯代表團對媒體說,他們一直在等待烏克蘭談判代表,對方遲遲不露面。很明顯,俄羅斯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從雙方談判前這種相互“攻訐”的態度也可以看出,雙方都沒有營造談判氛圍的“誠意”。
其三,談判時間一波三折
俄羅斯方面最初的談判時間定于5月15日,由于5月15日普京沒有到,到的是普京的助理梅金斯基,澤連斯基因此責怪普京沒有“誠意”,提前走人。而后,烏克蘭代表團到下午才姍姍來遲。土耳其方面緊急協調,把談判時間延后到5月16日12時30分。但到了5月16日當天,由于烏克蘭方面還要和土耳其、美國舉行三方會談。最終俄烏談判的時間拖延到了下午13時30分左右。談判的時間一波三折,也能說明雙方缺乏對談判的“尊重”。
其四,特朗普在飛機上的表態
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乘坐“空軍一號”從卡塔爾飛往阿聯酋時,在“空軍一號”上對媒體表示:“在我和普京會面之前,一切都不會發生。”可見,特朗普已經預見了這場談判不會有好的結果。換句話說,美國不松口,烏克蘭就很難有自主談判的權利。
其五,會談前的三方會談,以及多方通話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已提前到達土耳其,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直接談判之前,烏克蘭、美國、土耳其先舉行了三方會談。
在此之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波蘭總理圖斯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電話。雖然這幾位“大佬”都不在土耳其現場。但通過“三方會談”和“多方通話”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目前歐洲和美國都想主導烏克蘭局勢。
這對于俄羅斯來說,是個不好的消息。因為俄羅斯之所以要和烏克蘭開展3年多的軍事行動,本質上不就是為了防止烏克蘭倒向西方嗎?現在美西方仍要占據主導權,對于普京來說,這場談判就沒有意義,俄羅斯人寧愿再打3年,也要把烏克蘭納入自己的地緣政治范圍內。
其六,談判時間超短
關于俄烏本次談判的時間,互聯網上的說法有很多,有的說只有10分鐘就撤了,有的說最多堅持了半個小時。其實,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雙方“接觸”的時間最起碼有兩個小時。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本次談判時間從當地時間16日13時30分左右開始,到15時30分左右結束,至少雙方的“接觸”時間約為兩個小時。另外,據時代周報的說法,俄烏16日的會談持續了1小時50分鐘左右,和兩個小時也比較接近。
但是,即使雙方接觸的總時長達到2個小時,再去掉土耳其外長哈坎?費丹的開場詞和主持時間,以及雙方的討論和翻譯時間(俄語和烏克蘭語雖然都是斯拉夫語系,但屬于兩個分支,正式談判仍需要翻譯)。其實雙方真正談判的時間也不會太長。這對于持續3年多的俄烏沖突來說,談判的時間顯得有些“稍縱即逝”了。從談判的時間也可以看出,雙方的確沒有繼續談下去的意向,最終難免不歡而散。
當然,至于俄烏談判的具體內容,權威媒體多有報道。結合筆者所說的這6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三點:
第一,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以本次談判作為戰場之后的博弈點之一,雙方“誠意”都有折扣,并非真的想通過這次談判達成和平。
第二,歐美勢力仍力求主導烏克蘭局勢,這恰恰是俄羅斯不能接受的。
第三,俄烏雙方的分歧很大,烏方想“停火”,但仍想向歐美靠攏,俄羅斯雖然也不想持續對抗,但為了地緣政治安全,只得硬撐到底。所以,目前的局面,想通過一次兩次談判解決,還不現實。
雖然在雙方談判之后,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熱列茲尼亞克表示,這次談判毫無成果。但是,對于烏克蘭來說,從5月11日等到16日,這場談判他們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收獲”,那就是意識到了俄羅斯的態度和決心。所以,不管是美歐還是烏克蘭本身,如果想快速結束對峙,達成和平,還需要從俄烏沖突的本源開始思考,只有理解俄烏彼此的核心關切,才能擁抱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