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飛力達(SZ300240,股價9.93元,市值36.9億元)召開了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16億元,同比增長31.69%,歸母凈利潤虧損1174.12萬元,同比下降153.85%。
股東大會召開期間,飛力達副董事長、總裁耿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段時間關稅政策變動對公司影響并不大。
耿昊表示,關稅政策變動短期主要影響的是以中美線貨代為主的公司,但公司的業務是多元化的,為公司貢獻近四成營收的綜合物流服務中部分客戶會受到中美貿易政策的影響,(從而導致)產能區域化調整,公司在海外的布局會承接很多機會,特別是在東南亞市場;為公司貢獻六成營收的國際貨運代理中主要是海運業務,公司的海運路線分布非常全,美國部分占整體業務的比重相對較小,并且公司業務中除國際業務外,還有很多本地的業務,如拖車、報關等。
飛力達董秘張瑜則介紹,公司電子制造業客戶暫不受中美關稅新政策影響,(部分客戶)遷移東南亞的計劃仍在有條不紊進行中,未來是否會影響到品牌商遷移要看90天“豁免期”后的政策變化幅度。由此,公司參與客戶供應鏈跨境物流業務,支撐貨代業務收入,預計在東南亞以及歐洲、南美航線的產品需求上升。
飛力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程雅 攝
業務關停、新項目爬坡導致毛利率下滑
在2024年年報中,飛力達表示,公司營業收入增長主要系國際貨運代理和綜合物流服務都實現了增長,尤其是國際貨運代理中海運業務量同比增加,運價上漲推動收入有所增加,此外,新能源汽車運輸及供應鏈倉儲配送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另外,飛力達歸母凈利潤虧損主要系國際海運價格較2023年上漲,公司成本壓力加大,且近年來公司部分地區制造業產業鏈重構遷移,公司原部署的綜合物流服務收入下滑,2024年公司進一步加快這一部分轉型,業務調整產生一次性成本支出。部分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項目處于培育期,前期投入高,生產效率待優化,短期毛利率偏低,公司收到的財政補貼有所減少,以及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到期使得公司承擔稅費有所上升,境外子公司受匯率波動影響,匯兌損失增加。
從產品來看,公司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實現營收41.23億元,同比增長50.06%,毛利率為5.53%,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2個百分點,綜合物流服務實現營收24.94億元,同比增長9.52%,毛利率為7.65%,較上年同期減少了2.12個百分點。
為何兩大業務毛利率有所下滑?耿昊表示,一方面公司關停了一些業務,產生了一次性的費用,一些新增的項目尚處于爬坡期,也對毛利率產生了影響。但反觀一季度,公司兩個主要業務板塊的毛利率都提升了,相對而言,供應鏈的毛利率上升得更多。
機會: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重構行業產業鏈和供應鏈
耿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一季度,整個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受到的沖擊很明顯,因為關稅政策具有不確定性,很多大型企業已經調整產能。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公司一直在做海外網絡的搭建,公司的很多客戶是大中型生產制造型企業,有很強的供應鏈調整能力,因此受到的影響并沒有那么明顯。
另外,5月12日最新的關稅政策發布后,公司客戶詢價的也很多。“因為大家都去搶出口了,這時候誰有資源,誰掉頭轉向就快,誰受益就更多。”耿昊稱。
談及東南亞市場,耿昊表示,公司今年把幾個主要國家的運營體系做了整合,包括團隊、倉庫運營、貨代運營及運輸等。“目前海外員工人數占比和客戶數量(東南亞市場)增長都很快,有一些客戶在那邊的體量也很大。”
耿昊介紹,2024年虧損系公司把一些持續虧損的項目關停或轉移了,這對于公司持續經營而言更有利,因此能夠明顯看到,公司一季度雖然營收規模收縮,但凈利潤反增,這是因為公司不在意短期的一些市場波動,仍以練好內功,夯實基礎為主。另外,公司在電子信息領域持續穩健發展,也有新項目持續投入。而原本汽車產業鏈的物流體系非常完善但也相對封閉,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重構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了新的機會,公司得以借此進入市場,目前在汽車及新能源領域新增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板塊,當然這會有一個爬坡期,效率提升優化之后,后期在相關板塊的前景也會更好。此外,公司還收縮了某些產能過剩領域的業務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