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旅游日到來之際,龍陵文旅局特策劃舉辦“錦繡山河美好旅程”主題系列活動。5月17日 "本土文化進校園" 活動在龍陵一中白塔校區正式啟幕,將千年文脈帶入校園,為師生們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
流動博物館:觸摸龍陵的千年脈搏
這里不僅是課堂,更是一座"行走的龍陵文化基因庫"。
展板里的民族脊梁
《龍陵會戰》《滇西抗戰之民族記憶》專題展首次以校園為窗口,通過200余幅珍貴歷史影像與文獻,還原滇緬公路上的烽火歲月。專業講解員將帶您重返松山戰場,解讀龍陵作為滇西抗戰咽喉之地的戰略意義,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精神。
文物中的文明密碼
新石器時代的石斧陶罐、抗戰時期的軍用水壺與家書真跡…30余件館藏珍品首次走出博物館。師生可零距離觀察文物肌理,聆聽文物修復專家揭秘:一把斑駁的銅鎖如何見證茶馬古道商幫傳奇?一枚彈殼背后藏著怎樣的軍民魚水情?
非遺工坊:喚醒指尖上的龍陵記憶
十項非遺絕技集結,打造"看得見、摸得著、吃得香"的非遺生態圈!
舌尖上的非遺哲學
松山荷包蛋、咖啡煮荷包蛋、龍江面塑、小木榨紅糖、百花蛇舌草、麥芽糖制作等系列美食非遺項目現身校園,制作技藝展示,學生可以沉浸式體驗。
指尖上的民族史詩
傈僳族刺繡、傈僳族服飾、漢族民間刺繡、群藝刺繡、傣族織錦、鎮安土陶、象達紙傘等非遺大師手把手教學。
非遺市集·把文化帶回家
象達紙傘的油竹清香、刺繡文創、百花蛇舌草茶飲、小木榨紅糖…10多種非遺衍生品限時展銷,每件作品都是一份可觸摸的龍陵故事。
文創實驗室:當傳統美學對話Z時代
團扇上的龍陵印象
邀請楊姣美、劉春燕等畫家以“龍陵元素 匠心獨運”為主題,現場繪制帶有龍陵文旅元素圖案的團扇等文創產品。
龍陵以文化為魂、生態為基、創新為翼,打造了一場歷史與現代交融、本土文化與校園對話的文旅盛宴。從松山的烽火記憶到邦臘掌的氤氳溫泉,從指尖的非遺技藝到舌尖的非遺風味,正以多元姿態讓龍陵文化在青春校園里從 "活起來" 到 "火起來",在學子們的心中種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
來源:龍陵文旅
編輯:楊小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