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這篇文章來自家屬廣泛傳播的版本,簡單說:家屬彭先生稱其姑姑因病重需取錢治療,銀行要求本人到場。家人將老人抬至銀行,但因老人無法完成人臉識別,折騰兩個多小時后老人去世。家屬質疑銀行的不合理要求。(注意,家屬明確強調了已告知工作人員當事人身體狀態)
然而反轉來了,來自銀行的回應,簡單說:銀行表示,老人女兒未告知母親病情,且在老人到銀行后,銀行已提出上門服務和將錢直接打到醫院的方案,但家屬拒絕,堅持要支取現金用于后事。
來自澎湃新聞
發現沒有,整件事情家屬和銀行對于告知病情這個細節完全是相反的!
不想去揣測人心是怎么樣的,雙方為了自身利益提供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不可厚非。
但終究結果還是一樣的,需要老人親自來銀行,最終導致了這場悲劇。
據最新報道,老人家屬彭先生表示,已與銀行方面協商一致,達成和解,銀行方面將負責老人的喪葬費用,“以慰問金的形式”向家屬支付10萬元。
無論真相怎么樣,從最終結果來看,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補償。
(這件事最可怕的是什么?普通人出了事,只有鬧大了,有些規則才會被“人性化”處理,有點可悲。)
屏幕前的你怎么看待這件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