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個令人心寒的新聞:
湖南株洲發生的一樁悲劇,一位重病老人,為了從銀行取出自己5萬元定期存款,被要求“必須本人親自到場”。結果,這位本就病重的老人,硬是被家屬用輪椅推到銀行門口,最終沒挺住,倒在了那扇大門之外。
事件發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老人重病在身,住院期間急需這筆存款支付治療費用。家屬火急火燎地帶著身份證、存單等資料來到銀行,想盡快取錢救命。
可銀行工作人員一口回絕,理由很簡單:制度規定,定期取款必須本人到場。
其實,老人病得有多重,子女最清楚。
盡管他們求了又求,甚至打電話投訴,希望銀行能體諒特殊情況。
但這一切,都被“規定”兩個字擋了回來。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冒險將老人從病床上抬下來,推上輪椅,千辛萬苦送到銀行門口。
可這趟折騰,老人沒挺住,整個過程荒誕得讓人心痛。
事情曝光后,銀行方面回應承認事件屬實,稱“正在配合調查,具體情況暫不便公開”。
而警方也已介入了解情況。
問題是:這事真的只能怪“規定”嗎?
早在多年前,監管機構就已經出臺明確文件,要求銀行對老年人、行動不便者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上門服務。
不少銀行也設立了綠色通道,甚至有應急預案。
如果當初哪怕有人站出來說一句“我去醫院核實一下”,事情可能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從法律角度來看,這場悲劇背后是否存在失職?銀行是否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些還需要等待警方調查的結果。
但從常識和良知出發,公眾早已有了答案: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特殊事情就應該特殊處理。
本來只是要取錢應急,最后卻演變成一場人命官司,銀行再怎么解釋,也無法回避道義上的拷問。
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或許還能站在屏幕前指責幾句;但一旦發生在自己頭上,那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老人不能動,子女又無能為力,制度卻把人往絕路上逼,這樣的情景,不寒而栗。
我們理解銀行有制度、有流程,畢竟保障金融安全無可厚非。
但這不意味著規則就能凌駕于生命之上。
哪怕再完善的機制,也不能取代“多想一步”的人性光輝。
老人走了,子女悲痛欲絕;銀行“按章辦事”,卻少了溫度。這件事不該就這樣過去。
愿悲劇成為警鐘,不只是為這個家庭,更是為整個社會的服務體系敲響一記警示:規則的底線是人性,服務的初心是生命。
愿逝者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