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這個名字在咱們中國樂壇那可是響當當的。他的歌嗓音獨特,帶著一股子西域風情,尤其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簡直是火遍大江南北,誰聽誰上頭??删驮谒聵I最紅火的時候,他突然就宣布退圈了。這事兒讓多少粉絲心里一咯噔,覺得太可惜了。多年下來,大家一直猜來猜去,說啥的都有,有人說是汪峰看他不順眼給擠兌走的,有人說是楊坤在背后使壞??烧嫦嗟降资巧??
要說刀郎退圈的事兒,咱們得先從他是誰講起。刀郎本名叫羅林,1971年6月22日生在四川資中縣羅泉鎮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家里條件一般,但他打小就喜歡音樂,17歲那年干脆輟學,跑去追他的音樂夢。
1988年,他在內江一家歌廳找了個活兒,開始學鍵盤和寫歌。1990年代初,他四處闖蕩,成都、海南都去過,還組了個樂隊,搞流浪創作。那會兒他也發了幾張專輯,可惜沒啥人買,日子過得挺艱難。
1991到1995年,他在海南唱歌,跟幾個樂手湊了個“地球之子”樂隊,還是沒啥大動靜。直到2004年,他帶著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橫空出世,才算真火了。這張專輯里的歌,比如《沖動的懲罰》、《情人》,全是大街小巷傳唱的那種。他的嗓子高亢又有故事感,歌詞也接地氣,直戳人心。那幾年,刀郎的名字幾乎跟“國民歌手”畫等號,誰也沒想到,他后來的路會那么坎坷。
刀郎的事業巔峰沒維持多久,2007年就出了大事。那年10月19號,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中國藝術報在北京搞了個座談會,主題是“抵制網絡歌曲惡俗之風,推動網絡歌曲健康發展”。這場會來了40多位樂壇大佬,像傅庚辰、徐沛東、閻肅、谷建芬這些名字,全是重量級人物。會上,他們把刀郎的歌拎出來當靶子,尤其是《沖動的懲罰》,被批得一無是處,說是“惡俗歌曲”、“網絡垃圾”。
帶頭開炮的就是谷建芬。她在會上直接說,刀郎的音樂沒藝術性,低俗不堪,還會帶壞年輕人。這話一出,媒體跟炸了鍋似的,鋪天蓋地報道,刀郎一下子就被扣上了“低俗歌手”的帽子。谷建芬是誰???中國樂壇的泰斗,寫了《燭光里的媽媽》、《綠葉對根的情意》這種經典,她的學生那英、毛阿敏全是頂流。她的話分量太重了,刀郎一個草根出身的歌手,哪扛得住這種批評?
這還不算完,2010年音樂風云榜上,刀郎本來拿了個“十年最具影響力音樂人物”的獎,結果那英直接給取消了。雖說那英是谷建芬的學生,但這事兒背后肯定跟谷建芬當年的態度脫不了干系。汪峰和楊坤呢?他們倆是說過刀郎的歌不咋地,可影響力跟谷建芬比差遠了。汪峰那會兒忙著自己的搖滾,楊坤也就是嘴上酸兩句,真沒本事把刀郎逼退圈。所以說,當年真讓刀郎扛不住的,是谷建芬那一記重錘。
谷建芬為啥這么針對刀郎?咱們得從她的背景和立場說起。她是學院派出身,搞了幾十年正統音樂創作,特別講究藝術性和思想性。她的歌多是那種弘揚主旋律、充滿正能量的,像《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這種,傳唱度高又有文化內涵。刀郎的歌呢?風格完全不一樣,帶著濃濃的市井味兒,歌詞直白,講的是普通人的愛恨情仇。這種草根音樂在她眼里,可能就是“不登大雅之堂”。
再加上那會兒網絡歌曲剛興起,好多老派音樂人覺得這玩意兒沖擊了傳統音樂市場。刀郎又是網絡歌曲的代表人物,火得太快,太“俗”,自然就成了出頭鳥。谷建芬在座談會上點名批評他,其實也是想殺雞儆猴,拿他立個標桿,警告那些“不走正道”的歌手??伤赡軟]想到,這一炮打得太狠,直接把刀郎轟出了樂壇。
被谷建芬這么一頓批,刀郎的日子不好過了。媒體天天炒作“低俗”這事兒,樂評人跟著踩,演出邀約也少了。2012年,他在一次演出后含淚告別舞臺,說自己不想再唱了。其實想想,他一個靠音樂吃飯的人,突然被這么多人否定,心里得多難受啊。他不是科班出身,沒啥靠山,面對這種高壓,只能選擇離開。
有人說刀郎是自己矯情,扛不住批評就跑。可換誰誰受得了?谷建芬那級別的權威發話,不是隨便幾句diss,是直接砸了你的飯碗。刀郎的歌迷大多是普通老百姓,沒啥話語權,幫不了他。加上那英后面補刀,取消他的獎,等于徹底斷了他在圈里的路。他不退還能咋辦?
刀郎退圈后就低調得不行,幾乎沒啥消息傳出來。有人說他回了新疆,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偶爾在街頭彈彈琴,自己玩自己的音樂。還有人說他壓根沒放棄創作,只是不想再拋頭露面。直到2023年,他突然發了新專輯《山歌寥哉》,里面那首《羅剎海市》上線沒幾天,播放量就破十億。這事兒挺打臉的,證明他的音樂還是有市場,老百姓還是愛聽。
這張專輯也讓大家開始重新聊他當年的遭遇。好多人覺得,刀郎的歌沒啥高大上的,可就是能打動人。他唱的是底層人的故事,哪低俗了?反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批評,顯得有點脫離群眾。你說他的歌沒藝術性,可老百姓聽哭了算不算藝術?谷建芬的批評,現在看有點站不住腳。
谷建芬呢,這么多年一直沒閑著。2017年,她搞了個“新學堂歌”音樂會,把古詩詞譜成歌,想推廣傳統文化。2022年又出了本書,叫《新學堂歌——谷建芬古詩詞歌曲作品集》,還在為音樂出力。她在樂壇的地位沒啥變化,照樣是大佬級別??僧斈晁独傻氖聝?,慢慢成了個爭議話題。
現在回頭看,好多人覺得她對刀郎的評價太片面了。刀郎的音樂確實不走學院派路線,可它有自己的價值,能讓普通人找到共鳴。谷建芬維護的是她心里的音樂標準,但這標準是不是唯一正確的?大家心里開始有自己的答案。
再說說汪峰和楊坤,這倆人老被拉出來當“逼退刀郎”的嫌疑人,其實挺冤的。汪峰當年是說過刀郎的歌“沒啥技術含量”,楊坤也酸過幾句,說他的歌太土??伤麄儌z那會兒也就是嘴炮兩下,真沒啥實權把刀郎怎么樣。汪峰忙著自己的搖滾事業,楊坤也就是個綜藝咖,哪有谷建芬那影響力?再說,他們跟刀郎也沒啥直接沖突,頂多是看不上眼罷了。
網上老傳汪峰嫉妒刀郎火,搶了他的風頭,這話聽著熱鬧,其實沒啥證據。刀郎的粉絲和汪峰的粉絲掐架是真,可上升不到逼退圈的地步。楊坤也差不多,他那幾句diss也就是圖個嘴快,真沒啥實際行動。所以這倆人,說白了就是替谷建芬背了鍋。
刀郎退圈這事兒,現在看不光是他的個人選擇,還反映了那會兒樂壇的生態。學院派和草根派,精英和大眾,審美從來就不是一條線上的。谷建芬代表的是傳統音樂的權威,她看不上刀郎這種“野路子”,可老百姓偏偏就吃這一套。這不就是音樂的魅力嗎?它不該只有一種標準。
刀郎的歌迷里,有開出租的,有擺地攤的,有在廠里打工的,他們聽他的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種共鳴,是學院派教不出來的。谷建芬當年批他,也許是想維護她心里的音樂秩序,可她沒看到,刀郎的音樂也在給另一群人力量。這場爭論,其實沒啥輸贏,就是看你站哪邊。
刀郎退圈十幾年,樂壇變了,老百姓的口味也變了。他用《羅剎海市》證明,自己還是那個能唱進人心的刀郎。而谷建芬當年的批評,也該有個公道。當初逼著他退圈的,不是汪峰也不是楊坤,而是谷建芬這股權威力量?,F在大家伙兒心里都有桿秤,音樂好不好聽,不是誰說了算,是耳朵說了算。
刀郎的故事告訴咱們,音樂這東西,沒高低貴賤之分。你愛聽啥就聽啥,別讓別人替你做主。他的退圈是個遺憾,可他的回歸,也是個驚喜。希望以后樂壇少點這種無謂的爭斗,多點像刀郎這樣真心唱歌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