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奧委會公布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改革方案,新增混合團體金牌,將男女團體調整為男女雙打,保留原有的男女單打和混雙。至此,2028年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金牌數將達到創歷史的6枚。
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首次入奧以來,這項“國球”的奧運征程始終與中國體育的榮耀緊密相連。在過去的十屆奧運會乒乓球比賽項目上總計產生了42枚金牌,中國隊拿到了其中的37枚,亦曾包攬過六屆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金牌,這場“小球革命”折射出中國乒乓三十余年的統治級表現。
而今隨著2028年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公布,有人說這就是為中國隊而準備的,畢竟中國乒乓球隊有著“地表最強戰隊”的世界稱號,但如果看參賽細則,中國隊要實現金牌全包攬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雖然金牌增加了一枚,但根據參賽規則,每個代表團6人次參賽限制的剛性框架,迫使每一位選手必須橫跨單打、雙打、團體三個項目作戰。這種“全能型”參賽模式,實質上會對運動員及教練組從體能、戰術安排等多方面進行考驗。
就以孫穎莎來說,她不僅要保證自己的單打成績名次,還要兼顧與王楚欽的混雙,同時還有混合團體在等著她去征戰。有人說這與巴黎奧運會她參加的女單、混雙和女團不是一樣嗎?答案是一樣,但還有女雙金牌,其中一個運動員也要兼顧女單、女雙和混合團體,要保證這枚金牌不會旁落,就要認真考慮派誰上,誰與誰搭檔才能有穩妥的把握,這是需要通盤考慮和排兵布陣的戰略。
如果細細品味,2028年乒乓球項目的改革就是針對中國隊的。雖然增加了金牌,但參賽人員卻保持不變,這就給其他代表隊會根據各自運動員的特點進行綜合評估,從而集中資源在某個可能性更大的單項上進行突破。但中國隊的整體實力,當然是想“既要全面開花,又要做到滴水不漏”,這勢必會造成運動員多線作戰、精力分散的實際現狀。
其實這已經不是國際奧委會第一次針對中國隊進行改革和調整了。并且每次改革基本都是因為中國隊太過于強大。
第一次改革:2008年北京奧運會
早在2008年奧運會時就進行過第一次改革,這也是乒乓球項目入奧以來改革動作最大的一次。首先是參賽人數的限制,每個代表隊僅允許報名男女共6人參賽;其次是取消了原有的男女雙打項目,改為男女團體項目。因為過往奧運會中產生的男女雙打金牌,基本都被中國隊包攬,并且當時還允許男女各派兩組組合參賽,這就更加大了中國隊奪金的概率。
第二次改革:2012年倫敦奧運會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北京奧運會的男女單打頒獎場景,兩場比賽頒獎是都是升起了三面五星紅旗,也就是說中國隊包攬了冠亞季軍。于是到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在男女單打項目上只允許派兩名運動員參加,于是中國隊包攬冠亞季軍的場面作古。
第三次改革:2020東京奧運會
東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改革是增加了一枚混合雙打的金牌,但參賽隊員的人數并沒有增加,于是就出現了一個運動員要兼顧三個項目的比賽。在這個變革情況下,日本隊提前布局,混雙作為最重要的突破點,于是這枚混雙金牌被日本選手拿到了。
這場即將到來的“規則風暴”,表面看是金牌數量的增減,實則是競技體育底層邏輯的重構。當“全能戰士”遭遇“特種兵戰術”,當經驗積累碰撞技術創新,2028年的洛杉磯奧運賽場,或將見證乒乓球運動史上最富戲劇性的霸權守衛戰。正如新任乒協主席王勵勤所言:當規則改變棋盤,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棋子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