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州區下冰雹了,雞蛋大的雹子砸向大地。
5月17日,當地最大降雨量達61.9毫米,小時雨強38.
9毫米。
氣象部門提前發了暴雨藍色、冰雹橙色預警,這是進步。
可老鄉們收到預警后犯難:該躲哪兒?莊稼咋護?
信息沒說清。
這場雹災讓人心疼,地里的莊稼被砸得東倒西歪。車輛玻璃、大棚頂棚也遭了殃,損失不算小。
咱得想想,現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咋辦?這些年預警時間確實長了,從22分鐘到38分鐘,能提前準備。但光有預警不夠啊,就像生病了知道發燒,卻沒給藥方。
城市排水系統扛不住大暴雨,農村防災設施也有短板。住建部數據說,70%以上城市排水標準低,農村更得注意。
莊稼人最怕老天爺變臉,一場雹子可能毀了一季收成。國外有經驗,比如日本搞防災演練,咱能不能學?
提前規劃很重要,農田水利、大棚加固,得早做打算。氣象數據越來越準,可落地的防護措施得跟上。
老鄉們,遇到極端天氣,咱自己也得長點心,多關注預報。村里是不是該囤點應急物資?萬一再來災害能頂上。
這場雹災給咱提了個醒,防災不是一個人的事。從預警到救災,中間每一環都得擰緊螺絲。
咱不盼著老天爺手下留情,就盼準備工作能做足。您說,要是提前把防范措施做到位,損失是不是能少點?現在都在說城市韌性,農村防災韌性也得抓起來。
老輩人講“未雨綢繆”,放到現在還是硬道理。
氣象部門在努力,咱老百姓也得配合,上下一條心。不知道您那兒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歡迎說說您的看法。
關注天氣號,及時收預警,心里更有底。以上建議供參考,具體防災措施還得結合實際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