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00后演員黃楊鈿甜在社交平臺曬出成人禮照片,其佩戴的疑似價值230萬元的奢侈品牌GRAFF祖母綠鉆石耳環引發輿論嘩然。短短一周內,這起“天價耳環”事件持續發酵,不僅牽出其父親公務員背景、家庭資產來源存疑,更爆出“超生二胎”“豪華別墅”“連夜變更公司股權”等爭議,將一個娛樂圈新星及其家庭推向風口浪尖。
一、天價耳環:奢侈品還是“假貨”?公眾質疑家庭財富來源
黃楊鈿甜因在《楚喬傳》《如懿傳》等劇中飾演幼年主角而嶄露頭角,但此次引發爭議的并非其作品,而是一張成人禮自拍。照片中,她佩戴的耳環被網友指認為GRAFF經典系列,該品牌同款式耳環在二手交易平臺報價超100萬元,而全新品價格高達230萬元。
盡管黃楊鈿甜在評論區稱“耳環是媽媽的”,但網友的質疑并未平息。有人翻出其母親過往照片,發現她曾佩戴價值數十萬元的翡翠手鐲、鉆石項鏈等飾品,進一步加深公眾對其家庭財富來源的猜測。更有人指出,黃楊鈿甜年僅17歲,即便作為演員收入有限,其家庭背景也顯得“非同尋常”。
5月16日,黃楊鈿甜父親楊偉在社交平臺發聲,稱“耳環非正品”,并表示“愿意接受監督,但不信謠、不傳謠”。然而,這一回應并未打消公眾疑慮,反而因“耳環真假”的模糊表述引發更多質疑。有網友評論:“如果耳環是假貨,為何要戴?如果是真貨,資金來源是否合法?”
二、父親公務員背景:辭職經商八年,資產暴增引猜測
隨著事件發酵,黃楊鈿甜父親楊偉的履歷被網友扒出。據雅安市有關部門證實,楊偉曾于2015年至2017年擔任雅安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原經信局)公務員,負責招商招標工作。2017年,他辭去公職投身商海,先后成立深圳市國影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陽市橫店黃楊鈿甜影視工作室、益善堂(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
然而,楊偉的“辭職經商”時間線引發爭議。天眼查數據顯示,其名下公司“益善堂生物”成立于2020年4月,但股東變更記錄顯示,楊偉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便持股100%,直至2025年5月14日(即耳環事件曝光后兩天)才退出股東行列。這一操作被網友質疑“提前轉移資產”,甚至有人猜測其“在職期間已涉足商業”。
更令人費解的是,楊偉在公務員任職期間,其家庭資產已呈現“暴增”跡象。據網友爆料,黃楊鈿甜母親曾佩戴價值45萬元的翡翠手鐲,家中裝修豪華的別墅被指位于深圳,市值超千萬元。而楊偉辭職后,其商業版圖迅速擴張,涉及影視、生物科技、移民咨詢等多個領域。有網友質疑:“公務員年薪不過20萬元,如何支撐如此龐大的家庭開支?”
但是,2015年11月24號,雅安市政府信息公示,滎經縣云峰山4A級景區屬于420蘆山地震后開發項目。總投資7億元,占地80畝。項目聯系人叫楊偉,電話158****2288
2014年,成立深圳市國影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楊偉,電話158****2288
兩條新聞信息一對比,就很有意思了。
楊偉重名的很多,但電話也一樣,這種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三、超生二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家庭關系復雜
除了財富來源,黃楊鈿甜家庭的“超生”問題同樣引發關注。2016年1月,中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但網友扒出黃楊鈿甜與弟弟的合照顯示,其弟弟出生于2011年左右,明顯早于政策放開時間。這一“超生”行為被指違反計劃生育法規,更有人質疑其父母是否通過“特殊渠道”規避處罰。
此外,黃楊鈿甜家庭成員的關系也頗為復雜。據天眼查信息,楊偉名下公司曾由其妻弟(黃楊鈿甜舅舅)擔任法人代表,后變更為其妻子,最終在耳環事件曝光前由楊偉親自接手。這種“股權騰挪”被網友解讀為“轉移風險”,甚至有人猜測其妻弟曾因“證件問題”惹上官司,可能與非法移民咨詢業務有關。
更耐人尋味的是,黃楊鈿甜母親曾因經濟糾紛被訴至法庭。據公開判決書顯示,其母被指控自2014年起參與非法辦理簽證業務,通過賄賂公務人員制造虛假材料。盡管該案最終以調解結案,但這一“黑歷史”無疑加劇了公眾對其家庭財富合法性的質疑。
不僅如此,網友們還對黃楊鈿甜的姓氏產生了疑問。她姓 “黃”,父親姓 “楊”,母親姓 “司”,而奶奶卻姓 “黃”。有網友推測,這或許是 “三代還宗” 的結果,也有人猜測是為了規避超生風險或繼承資產而進行的改姓操作。
四、連夜變更股權:風波中的“自保”操作
在耳環事件曝光后,楊偉名下公司的股權變更成為焦點。2025年5月14日,即黃楊鈿甜耳環照片引發爭議的第三天,楊偉突然退出“益善堂生物”股東行列,將公司100%股權轉讓給第三方。這一操作被網友形容為“連夜變更法人代表和股東”,質疑其“試圖切割風險”。
對此,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楊偉在公務員任職期間已實際控制公司,或利用職務便利為商業活動謀利,可能涉嫌“違規經商”甚至“利益輸送”。而其“辭職經商”后的資產暴增,也需進一步核查是否存在“權力變現”行為。
與此同時,雅安市相關部門回應稱,楊偉辭職已八年,其個人及家屬收入“與經合外事局無關”。然而,這一表態并未平息輿論。網友質問:“如果楊偉在職期間已涉足商業,或利用職務資源為家庭謀利,辭職是否就能免責?”
五、輿論風暴:從“炫富”到“反腐”的公眾訴求
黃楊鈿甜耳環事件已從單純的“炫富”爭議,演變為公眾對官員家庭資產透明化的訴求。網友指出,楊偉曾負責招商招標工作,而其家庭成員涉足移民咨詢、生物科技等敏感領域,難免引發“政商勾結”的聯想。
更有網友翻出歷史案例:2023年,江西周劼因在朋友圈炫耀“家族權勢”被查,其父母均為公職人員,家庭資產遠超合法收入;2024年,深圳“北極鯰魚”事件中,退休官員鐘庚賜被曝擁有9位數存款,最終因貪腐被判刑。這些案例與黃楊鈿甜事件形成呼應,凸顯公眾對“官員家庭特權”的警惕。
截至5月18日,黃楊鈿甜本人及其經紀公司嘉行傳媒尚未對“超生”“豪華別墅”等問題作出回應。而楊偉的“耳環非正品”聲明,也因缺乏證據支撐而備受質疑。有網友呼吁:“如果家庭財富合法,請公開資產來源;如果涉及違規,請依法追責。”
六、專家觀點:公眾監督與制度完善的雙重考驗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指出,黃楊鈿甜事件暴露出官員家庭資產申報制度的漏洞。“公務員辭職經商后,其家庭資產是否仍與職務行為有關,需建立追溯機制。”他建議,應完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尤其是對配偶、子女經商行為的監管。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希賢則認為,公眾對“天價耳環”的關注,本質是對社會公平的訴求。“無論是娛樂圈還是政界,特權階層不應成為‘法外之地’。”他呼吁,應加強輿論監督與司法調查的聯動,對公眾質疑的線索一查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