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工業園區偷排廢氣,環保部門監測的時效性能不能提上來?”“建議合理規劃養殖區域,確保遠離居民區和水源地。”5月16日,在平羅縣城關鎮唐徠社區居委會會議室里,討論激烈。居民們熱議的,正是前不久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審的《生態環境法典(草案)》,而大家討論的這些意見,被立法信息采集員記錄下來,將經平羅縣人大常委會歸納、整理后,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進行反饋。
日前,我國第二部“法典”《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向全國公開征求意見建議,作為寧夏唯一的“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委托,平羅縣人大常委會積極發揮國家立法“直通車”的作用,動員32個立法信息采集點、89名信息采集員、1100多名人大代表,利用一個月時間,通過多種方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將了解社情民意的“神經網絡”廣布在各行各業,實現人民群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參與立法工作。
“大家大膽發言,不要怕說錯,有什么訴求都可以提出來。”在意見征集座談會現場,平羅縣城關鎮人大主席黃飛鼓勵群眾們踴躍發言。發言的群眾各個底氣十足,發言有理有據,顯然“很有經驗”。黃飛表示,為收集到最接地氣的“金點子”,每逢接到國家立法項目需要征集基層意見的任務,平羅縣人大常委會安排各立法信息采集點采取“板凳會”“炕頭會”等形式,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家中,與群眾“拉家常”,在法律法規草案的立項、起草、調研、審議等立法全過程、各環節廣泛收集群眾意見。“群眾訴求被認真記錄下來,更多急難愁盼被聽見、有回響,能夠直達立法機關,成為立法參考的素材,這讓咱基層老百姓很有成就感,群眾感受到,立法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國家大事,而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的身邊事,所以慢慢地,群眾學法守法的自覺意識也明顯增強了。”黃飛說。
自2022年7月平羅縣人大常委會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以來,3年間,共為國家30多部法律的立法修法項目征集建議700條,其中,有56條來自基層的聲音被吸納到立法、修法項目中。
為了更好地發揮“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作用,有效地擴大輻射面、增強帶動力,平羅縣人大常委會還充分發揮平羅縣緊靠黃河的區位優勢,探索建立了“四省八縣”黃河灌區、“結對聯建”區域協同機制,與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省區的部分縣區共同承接意見征集工作,讓協同成員單位和更多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國家立法“直通車”,便捷直通最高國家立法機關。在本次為《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征求意見的工作中,平羅縣人大常委會便積極與陜西、甘肅、內蒙古的部分縣區聯系,通過網絡征求意見建議。
“基層立法聯系點將基層群眾立法的聲音、法治的需求直接反映到立法機關、體現在法律法規起草中,將‘民言民語’轉變成‘法言法語’,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氣、體現民意,為高質量立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可以說,基層立法聯系點一頭連著國家權力機關,一頭系著基層群眾,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縮影和鮮活載體。”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紅武表示,除了平羅縣人大常委會是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外,目前我區已設立24個自治區級、55個設區的市級基層立法聯系點,這些基層立法聯系點充分發揮“匯百家之言、集人民之智”的作用,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立法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去年共對自治區制定和修訂的20部地方性法規,征集到意見建議3000多條,被采納200多條。基層立法聯系點見證了人大立法工作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鏗鏘足音,展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蓬勃朝氣,在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我區基層立法聯系點邁入加速提質的“快車道”。(記者 尚陵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