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思
近日,在臺州玉環市大麥嶼街道里墩水庫附近農田里,金黃麥浪隨風起伏,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農戶林子琪的200余畝小麥正式開鐮。得益于晴好天氣與機械化作業,今年小麥畝產能達四五百公斤,較2024年增產約15%。
當天上午9時許,林子琪調度著正在作業的收割機。他的小麥田分布在里墩、下青塘、火叉口和小麥嶼四個行政村,隨著機械臂靈活擺動,飽滿的麥粒如金色瀑布般傾瀉入運輸車。
“今天是小麥收割首日,趁著天氣好,這兩天必須搶收完。”林子琪說,今年畝產較2024年提升100公斤左右,單臺收割機日作業量達90畝。機械化作業,讓200多畝小麥可在兩日內完成收割。
現場,收割機經過之處,麥稈整齊切斷,脫粒后的麥子直接通過輸送管裝車。田頭停放的農用卡車輪番將新收的小麥送往烘干中心,形成“收割—運輸—烘干”全鏈條機械化作業。
“以前收小麥要雇大量人工,費時費力。有了現代化農機設備后,作業效率翻倍,成本節省了三成,我們農民也能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林子琪算起經濟賬,目前,他配備的農機設備已覆蓋播種、植保、收割、烘干各環節,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小麥收割順利進行,林子琪開始規劃接下來的水稻種植工作。他計劃采用更加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的農產品。
據悉,小麥是玉環市主要冬種經濟作物,今年玉環小麥種植面積達9700畝,按2024年的單產水平,預計產量達214.37萬公斤。近年來,玉環市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加大對農業機械設備的投入和補貼力度,鼓勵農民采用機械化作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