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空戰結束以后,我們央視宣傳可以說是動作頻頻,最近更是公開了最新的出口預警機型號,與空警500的三面固定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同,更像是空警700的雙面旋轉有源相控陣雷達,機鼻類似KJ-700,但機身后部沒有大型貼片天線。
估計它是KJ-700的出口簡化版,其總體雷達性能跟自用版KJ-500相當,光電探測和電子攻防能力甚至優于KJ-500,可以說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強預警機。
目前歐美國家軍事界普遍認為,對于隱身作戰飛機來說,其戰時最有效的使用方式之一就是利用自身的隱身性能優勢,滲透穿越敵方嚴密防空網并打擊其作戰體系中的關鍵核心節點(例如預警機、通信指揮機),從而為已方后續作戰掃清最具威脅性的障礙。
雖然當前以分布式空中作戰、馬賽克戰等為代表的作戰概念是美軍發展熱點,且立項了一批無人僚機、無人機蜂群、自主協同、低成本制造等預研項目,使在強對抗環境中具備自主作戰和協同作戰能力的無人機成為軍用航空裝備的重要發展方向。
但是從美軍目前發展情況看,具備更加強大隱身能力的多功能有人機仍是空軍的最優先發展型號。在強對抗環境中,美軍第六代戰斗機,將借助優異的隱身性能并結合強大的電子對抗能力,具有距離目標近、打擊速度快、殺傷鏈自閉合能力強等優點,另外通過大量配裝類似“游隼”“庫達”等緊湊型空空導彈,單次出動可閉合更多空空殺傷鏈。最后,第六代戰機還可充當防區內重要的 C4ISR 節點,為防區內外的美軍其他裝備提供體系作戰信息。
這里說一個有趣的事情,為了打造穿透式制空戰士,美軍一直在努力打造超遠程空空導彈,為此美軍提出了遠程空空導彈為實現預期作戰效能需要具備以下能力:一是需要有更高的飛行速度:二是通過隱身構型設計和使用隱身材料,增加敵方探測難度:三是要進一步提高機動能力,降低敵防空系統的攔截能力。
但是最終美軍沒有實現,反而讓中國給實現了。
但是中國反隱身雷達和預警機的出現瓦解了美軍的穿透式制空戰術,使得美國隱身戰機在關鍵區域的行動將不再具備 “單向透明” 優勢,其戰術突襲能力和生存概率大幅降低。
當然,美軍也曾想過應對措施,比如大力發展新一代預警機,追趕與中國預警機的技術代差,但是其新型 E-7A 預警機因成本飆升至 5.2 億美元 / 架(相當于三架 F-35A),而且因為美國制造業空心化的問題,研發制造時間不斷拉長,為此,美軍試圖用低軌預警衛星替代傳統預警機,但 2025 年 1 月的測試顯示,衛星系統對 F-22 的位置信息傳輸延遲高達 23 秒,遠超中國空警 - 500 與殲 - 20 之間 0.3 秒的數據鏈響應速度。這種 “衛星依賴癥” 不僅無法彌補預警能力的缺口,還可能導致戰場指揮體系的效能下降。
而中國一旦出售具備反隱身能力的預警機,這也就意味著將直接改變地區軍事平衡,將嚴重影響美軍的軍事霸權。迫使美軍不得不調整戰術或投入更多資源開發新一代隱身技術,從而增加其軍事成本。
而且中國出售預警機,將極大提升我們在國際軍售市場的影響力,在印巴空戰中,全球各國都見識到了體系化作戰的威力,你買回去中國的預警機,如果搭配美國的戰機使用,能不能實現信息共享,打造作戰網絡,肯定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你要不要買中國的戰斗機、要不要買中國的導彈,這款預警機可以搭配我們的殲35和霹靂15超遠程空空導彈一起購買,畢竟中國的殲35出口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
最為重要的是,和美國的獅子大開口不一樣,中國對外軍售的價格一直非常合理,這也讓很多國家有了購買高端裝備的可能性,因此這將加速美國盟友體系的松動。許多國家因無法負擔美國高價裝備或受政治條件限制,轉而尋求性價比更高的中國武器
長期以來,美國通過軍售的方式,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那么中國也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更關鍵的是,中國允許使用人民幣結算軍購款項,規避了美元匯率波動風險,這種靈活的支付模式對面臨外匯壓力的發展中國家極具吸引力。
因此,中國通過印巴空戰這個廣告,及時推出新款預警機對外軍售,可以說真的是恰當其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