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北京廣濟寺,一位女士決意,剃下青絲,皈依佛門。
而她身后那段令人感慨唏噓的往事,也隨之塵埃落定。
這位后來以妙惠居士示人的女士,俗名胡友松。
她的一生,如同近代中國史,波折起伏。她的母親是近代著名影星胡蝶,她另一個名字是胡若梅,而她的老公,則是原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這場婚姻還經由周恩來總理費心牽線。
她度過了怎樣的一生?又為何最終遁入空門?
讓我們從1965年說起。
這一年,原國民政府代總統、臺兒莊會戰的總指揮李宗仁,攜夫人郭德潔從海外歸來。
漂泊無定,終回祖國。李宗仁夫婦,抱定了為新中國盡力的心,在北京住下。
然而,噩耗次年傳來——夫人郭德潔因患乳腺癌去世。
相伴一生的發妻離世,承受喪偶之痛的李宗仁,悲不自勝。
周總理和中央統戰部十分關心李宗仁的晚年生活,決意牽線,給李宗仁介紹對象。先后60多位女士的照片和資料,放到李宗仁面前,但喪妻之痛,痛徹心扉,李宗仁一一拒絕。
直至,她的出現。
顧盼中有生母胡蝶風采的胡友松,走入了李宗仁眼中。李宗仁躊躇良久,最終又作罷了這個打算:自己已經年過古稀,胡友松才27歲,豈不是耽誤了她。
但萬萬沒有想到,胡友松卻欣然應允。
這位在煙花之地長大,看遍情場波譎的私生女,心中對中國歷史的風云人物、愛國將軍李宗仁,早有欽佩之情,最終,1966年,75歲的李宗仁和27歲的胡友松在北京李宗仁官邸,舉行了簡樸婚禮——
紅顏少女和白發將軍,就此走到了一起。
對于胡友松來說,李宗仁既是丈夫,又是“父親”,而她的人生中,獨獨缺了父親這個角色。
胡友松在上海長大,母親胡蝶為她取名若梅,給了她漂亮衣服、高級轎車,卻對其生父諱莫如深。
在那個燈火斑斕的舊上海,身為著名影星的胡蝶,總難免成為國民政府要員的情人。
胡友松自小沒有父親,也沒有家——她一直住在酒店包房里。
伴隨著局勢的風云變幻,中國江山易色。
1945年,軍閥張宗昌暴斃濟南火車站,他的姨太太沈文芝輾轉南京,恰遇胡蝶,胡蝶便委托沈文芝將若梅帶到北方生活。
1951年,已移居香港的胡蝶,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準備將若梅接到香港,但被沈文芝一口拒絕。胡蝶只得留下一只裝滿金銀首飾的手提箱,并囑咐沈文芝,用這些錢財,供若梅讀書。
這些錢財,又哪里會留給胡友松用呢?
若梅中學畢業后,考入一所醫專。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她與舊中國的童年作了決裂,將名字從若梅,改為友松。褪去十里洋場的胭脂氣,而以蒼松的君子品質,勉勵自己。
中學畢業后,她相繼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復興醫院擔任護士。然而,在那個講出身的年代,她又怎么擺脫自己的出身呢?
甚至因為她的出生,27歲的她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嫁給李宗仁,是緣分,也是時勢的無奈。
但成為李夫人的胡友松,卻留下讓人欽佩的佳話。
一進李公館,她便聲明:“我不管錢,所有存折、鑰匙都不管,也不繼承財產,我只照顧李先生的起居。”
這身傲骨,如她的名字一般:如松,不屈不折,卻又遮風蔽日。
其后,胡友松對李宗仁無微不至地看護,甚至得到了李宗仁的長子李幼鄰的感激:“我感謝她,她是李家的人。”
李宗仁與賢惠嬌妻胡友松也頗為恩愛,甚至洗出兩人結婚照,昭告天下: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
3年后,李宗仁逝世,胡友松如她所承諾的,對李宗仁的遺產不留一文。1969年到1982年間,胡友松把李宗仁8萬余元的私人存款和國家兩次發放的13.7萬余元生活費,全部上交國家。
隨著李宗仁的去世,這份愛情獲得了永恒的保質期。
其后,胡友松沒有再婚,甚至于1995年,遁入空門。
她清貧生活,節衣縮食,卻又不停地將退休金捐獻給希望小學。
1998年,抗洪救災,已經出家的她,將義賣畫作所得的5200元,全部捐給災區。
2008年,她與世長辭,結束了默默無聞的一生。
在時代的洪流中,她是一粒塵,但她卻用一生,放出了微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