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編輯 | 9527喵咕君
今年暑期檔堪稱“大腕集結(jié)的賀歲季”,院線電影里不乏優(yōu)質(zhì)之作,如大鵬導演的《長安的荔枝》來勢洶洶,口碑趨勢甚至超過了劇版的表現(xiàn)。
然而,這一部電影,挽救不了國產(chǎn)電影整體質(zhì)量參差,許多電影明顯“頂著明星名號,內(nèi)容卻經(jīng)不起打磨”的問題。
其中,姜文自導自演的新作《你行!你上!》被寄予厚望,但上映后票房僅6000萬+,口碑一片崩塌。
評論區(qū)頻現(xiàn)“劇情爛、營銷狂、演技尷尬,除了馬麗之外沒啥亮點”的嘲諷。
這讓人不得不質(zhì)疑,離開沈騰加持后的馬麗,是否真的已經(jīng)“掉價”到連票房號召力都保不住?
電影劇情引發(fā)爭議,姜文也不好使了
本片以“郎國任與兒子朗朗”情感為主線,卻未能在親情與喜劇之間找到平衡。
節(jié)奏忽快忽慢,關(guān)鍵情節(jié)點不連貫:一會兒父與子深情對話,一會兒又強行切入喜劇橋段,仿佛兩個世界在拼湊。
觀眾入戲難,常有“劇情片段無邏輯”以及“情感突兀”的抱怨。
而且電影打著“喜劇+家庭片”旗號,卻沒營造出笑點,有的甚至生硬捆綁,令人失望。
整部電影的臺詞設置把東北話當笑料,但姜文的東北話就顯得很不地道,不自然的臺詞輸出,反而讓文戲變得尷尬。
“東北觀眾都聽不下去”“橋段像是為了笑而笑”成了電影最集中的槽點。
另外,除了郎國任與兒子兩口主演,其他角色皆為配角工具人。
尤其是馬麗和她扮演的媽媽角色根本沒被賦予情感厚度,出現(xiàn)的笑料都以“沖突+尬笑”為主,人物沒溫度,也沒立場。
演員進場只是為了制造笑點,完全看不到人物成長軌跡。
整體來看,《你行!你上!》錯把喜劇當主業(yè),劇情追劇情當副線,結(jié)果兩頭做不好,反而導向一場節(jié)奏混亂、毫無記憶點的“半成品”。
而最遺憾,最尷尬,被電影深深影響到的還是馬麗。
脫離沈騰后的尷尬處境,馬麗事業(yè)又受創(chuàng)
馬麗與沈騰的“沈馬組合”曾是中國喜劇界的黃金搭檔,兩人默契配合,讓無數(shù)觀眾捧腹。
可獨立出演后,她試圖用硬朗東北話和大嗓門制造喜感,效果適得其反。
雖然馬麗本人是東北人,但角色東北話聽著卻“像在擺譜”。
劇中連續(xù)出現(xiàn)的東北方言臺詞沒收獲樂感,反而顯得“別扭又造作”,效果甚至還不如馬麗以往在小品舞臺上夸張?zhí)幚淼谋硌荨?/p>
東北觀眾的吐槽更是直指,這種“裝東北”式的處理,不僅拉低角色質(zhì)感,也讓人出戲。
而且角色“媽媽”定位就是為了配合父親刻意制造沖突笑點,馬麗很少有機會去塑造這個角色真實情感。
伴隨著劇情推進,她就是那種吵一吵就完事的戲份安排,好像已經(jīng)成為套路。
缺少真正的“母愛”“生活感”,她的表演只能因為劇本不扎實,人物不飽滿,完全沒有空間發(fā)揮。
馬麗當然是有演技的,但在《你行!你上!》這部電影里,完全被拖后腿了。
只能說,姜文如今都不夠可靠了。
持續(xù)迷失,馬麗挑選劇本的眼光存在問題
馬麗憑借《第二十條》上了張藝謀這艘出手絕不失誤的大船,再加上沈騰段子功底,一度以實力派身份出現(xiàn)。
但這是商業(yè)搭線成功的例外,并不能代表她選劇本眼光。
沈騰和張藝謀深度合
作之后,馬麗馬上就和張藝謀合作了電影《第二十條》。
能參演這部電影,多半是沈騰的商業(yè)搭橋以及張藝謀的名聲在外,《第二十條》不用多想就是7分水準以上的電影,張藝謀的功底一直就擺在那里。
但《第二十條》之后,馬麗名氣大漲,她自己挑選的本子有什么問題,就很明顯了。
馬麗主演的《水餃皇后》被認為是其近年來少有的“突破性嘗試”。她從喜劇角色里抽身,化身女主角,演出一種克制溫婉的風格。
可作品本身也沒能真正打動大眾,雖然口碑稍好,卻票房普通,沒有帶來事業(yè)質(zhì)變。
這是馬麗脫離沈騰之后,自己單抗的大女主題材,是一檔脫離了喜劇標簽,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
但很明顯,電影的表現(xiàn)不如預期。
這些年馬麗的片酬、宣傳資源都不錯,拿到劇本與平臺并不少,可觀眾對馬麗的質(zhì)疑也越來越多。
部分受眾仍念念不忘沈騰組合時期的節(jié)奏感與爆笑場面,可馬麗自己好像對這樣的銀幕CP認可度不高。
《水餃皇后》路演時,馬麗淚灑下場,情緒崩潰的主要原因就是與沈騰搭檔后,一些CP粉對家人造成的困擾。
攻擊馬麗的家人當然是錯誤的行為,可演藝圈的任何明星都是如此,沒有人光享受功成名就,還能保證沒有不理智的粉絲困擾。
而事實也證明,馬麗離開沈騰之后的電影口碑,票房就是在下滑,這是不爭的事實。
這不僅是技術(shù)問題,更是定位迷失。
她想要走獨立多元路線,卻又無法真正跳出“東北喜劇女王”的標簽,無法真正超越和沈騰搭檔時帶給觀眾的驚喜。
當下的喜劇市場,觀眾更偏愛原創(chuàng)、細節(jié)精致類型,純喜劇的機會越來越窄。
馬麗既沒有拍出類似《水餃皇后》的藝術(shù)片深度,也沒有重拾喜劇節(jié)奏的“爆發(fā)力”。
這導致她在黃金關(guān)鍵期走了一條更艱難的路。
其實在《第二十條》這部“踏板”之后,馬麗應該對電影項目的選擇再
但可惜,馬麗顯然沒有抓住機會。
馬麗作為曾經(jīng)以“東北逗妹+沈騰CP”爆紅的喜劇女王,如今卻在多個爛片榜單中頻繁出現(xiàn),陷入口碑與票房雙敗的尷尬。
她未能擺脫原有標簽,選劇不慎,資源風格單一,形象淡薄,反而加劇了“爛片大王”的印象。
未來她若想逆風翻盤,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劇本、定位、合作和創(chuàng)作路徑上的選擇,才能擺脫如今的迷茫狀態(tài),真正迎來二次爆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