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突然宣布組建3所頂尖軍校,信息量巨大。新建的3所軍校分別是什么來頭?將主要培養怎樣的軍事人才?對國防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這3所軍校分別是:陸軍兵種大學落戶安徽合肥,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定在了湖北武漢,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選址在了重慶。他們背后整合的院校資源全部堪稱頂級,未來培養的核心軍事人才意義也非同小可。
一是陸軍兵種大學,整合了陸軍裝甲兵學院、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兩大軍事院校。陸軍裝甲兵學院是中國軍工六校之一,被稱為陸戰之王的搖籃,設立在北京盧溝橋畔,其歷史意義厚重無需多言。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同樣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炮兵學校,當時學校培養的炮兵團剛學成畢業就奔赴了抗日前線,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
兩大頂級陸軍院校的整合,匯聚了裝甲兵、炮兵、防空兵三大核心兵種,相當于把陸軍的拳頭力量融會貫通。未來陸軍兵種大學將更注重交叉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畢業出來的官兵既要精通各類先進的裝甲武器戰法,又能結合炮兵遠火打擊、防空兵奪取制空權的戰術運用,以適應未來的現代化戰爭。
二是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整合了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兩大院校。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成立的紅軍通信學校,是全軍最早研究和教學信息戰理論的學院,底蘊深厚,實力強悍。
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前身是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再往前追溯是曾經的西南軍政大學、通信兵工程學院等早期的軍事院校。其師資力量、教學實力有多強呢?20世紀70年代開始,南京、武漢、西安等多地組建的電子通信院校,都得靠當時的重慶通信學院支援。
如今現代戰爭對抗雙方可能壓根兒就不用打照面,都是遠程電子戰,比拼誰的信息化裝備技術更強,誰就能全面掌握戰場的電磁主動權。印巴戰爭就是相當典型的例子,巴軍在信息戰、電子戰對抗上全面碾壓了印軍,最終也在戰場上打出了奇效。組建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為的就是培養電子戰全方位的頂尖人才,不斷強化解放軍信息支援能力。
三是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整合了陸軍勤務學院、陸軍軍事交通學院兩大后勤體系院校。可能有很多不了解的朋友會以為聯勤部隊學的就是安營扎寨、生火做飯之類的技能,其實并不是。
我給大家換一個詞兒叫“戰略投送”你就懂了。后勤體系的技術深度和難度,外人根本無法想象。比如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軍需物資的調度效率,打造無人化戰地醫院系統,指揮龐大的無人車、無人機運輸體系等等。
另外,不管是國內的青藏高原特殊環境,還是未來對國際維和行動的強力支持,解放軍都需要更強大的全球化戰略投送能力。這就少不了從教育做起,培養更多專業化后勤的技術人才。
按照計劃,未來三所軍校將面向全國高中畢業生招生。但要想報考,我認為難度必然不會低。就拿國防科大來類比,這所院校人送外號“軍中清北”,考上國防科大難度比上清華、北大高多了。
首先分數至少要比一本線高50~100分以上;其次在體力、耐力、視力、健康等諸多方面都要嚴格符合體檢標準;最后還得看直系親屬、祖孫三代有沒有違法犯罪記錄等等,條件非常嚴格。未來這3所新軍校也必然如此。畢竟為國防事業選人才,考核必須面面俱到,馬虎不得。
可以這么講,這三所頂級軍事院校未來匯聚的將會是全國站在金字塔尖兒的那一批青年才俊。有了他們的加入,中國的全球化軍事體系才能走得更遠、變得更強。少年強則國強,在這一刻則是又一次的巨大強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