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最近又開了一張嘴,說大陸要是真想動臺灣,不見得非得真刀真槍沖上去,先圍三圈,再勒兩道,最后掐個供給線,臺灣就得自己癱在地上喊“我不行了”。這說法聽著有點諷刺,但你別說,真比過去那些“跳島登陸”“搶灘沖鋒”的想象合理多了。
因為今天這場游戲,不是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腿的“肉搏戰”了,而是看誰先把對手掐進信息斷鏈、物流停擺、社會失控的系統死角里。打的不是炮彈,是體系,是節奏,是看誰先撐不住先出事。
先說說這個“圍臺三部曲”,本質上是冷啟動里的熱策略。
第一步是“演而優則圍”,把軍演玩成了實戰前戲。就跟你跟室友打架之前,先去廚房拿個鍋,說是做飯,其實心里早想好了戰術路線。大陸這邊的軍演已經演到臺灣都快麻了——東風飛過去算日常,航母圍兩圈算活動,軍機擦耳朵都不帶打招呼。但正因為這種“麻”,一旦哪天真不是演了,而是直接鎖島封線,對岸可能連個“哎?”都來不及喊。
這不是開玩笑,連美國人自己都知道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臺灣最怕。你說強攻吧,臺軍至少還有點心理準備,“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你要這么一步步圍著來,今天封港、明天斷航、后天網絡卡成PPT,它根本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爆點來號召抵抗,社會情緒就會從“我們要拼死抵抗”,滑向“要不先撤點高層?”
而這,正是第一步的精髓:不打你,但壓你,壓出焦慮、壓出亂局。
第二步,是“海空絞殺+民兵壓港”。
別小看這個“民兵船”,這年頭軍事博弈不講一身鋼板多少毫米,而是誰的灰度操作玩得更順。大陸如果真這么來一手,軍艦躲在后頭做背景板,前面全是海警、漁政、補給船、科考船,跟你臺灣各個港口玩實控。這時候你開炮吧,那是打平民船,你不開,那船就一天24小時不下錨,船頭沖著你碼頭橫著懟。
海面上“打不了”,空中“封上頭”,信息“卡脖子”,再來個網絡電戰一開,什么定位系統、預警雷達、指揮鏈路,全都跟進小黑屋。你還拿啥調兵?調不動;要補給?補不過;民心?等個三五天,超市空了,電不穩了,看你怎么穩。
臺海一旦進入這個狀態,就是個慢性崩塌的過程。
真正要命的是第三步。
這時候的臺灣已經像個失血的病人,奄奄一息,但周圍那些“朋友”還沒決定救不救你。
美國要是出兵,會不會開戰?打起來得死多少人?賠多少美元?值不值?不打的話,盟友體系崩了,以后誰信你?這就是最棘手的那一步。大陸如果真鐵了心走這個劇本,臺島“斷供”,第一波倒的不是臺軍,是整個產業鏈,尤其是芯片。
克里希納莫這位美國議員還挺懂“氣氛制造”,當眾把臺積電芯片輻射圖往屏幕上一放,意思是:你別看這島小,這一斷供,整個太平洋都得停工——蘋果造不出手機,特斯拉癱了三條線,高通罵娘,英偉達跌停,一場戰爭打不打得響,先看股市哭不哭。
但說到底,這是嚇唬自家的那一套。真要動手,美國有沒有救的能力是一回事,有沒有救的意愿才是重點。
特朗普上臺后說得最清楚:美國利益優先,別人的戰爭少摻和。要他真為一個芯片工廠,把第七艦隊送進臺海跟上百萬噸的解放軍海軍干架?他不是那個性格,拜登也夠嗆。
所以,第三步不是看中國怎么打,而是看美國怎么不敢動。
講到底,這個三步走的劇本,不是給臺灣設的,是寫給“國際干預”看的。
它告訴你一件事:我們不是非得沖進臺北城才叫統一,有時候把門口的糧斷了、氣封了、出口卡了、訂單斷了,你的政權比中彈還快完蛋。
而美國這邊拿這個劇本出來講,表面是分析大陸可能手段,本質是“自說自怕”。克里希納莫講得越可怕,說什么美國會因芯片短缺陷入“大蕭條”,你就越能看出他們怕的不是統一這件事,而是統一過程里自己什么都干不了,還得被動吃虧。
諷刺在哪?諷刺在,他們口口聲聲說要“保衛臺灣民主”,但真正怕的,是保不住臺積電的產能。
而我們要做的,也不是去“驗證”這個三步計劃有多完美,而是冷靜地看清楚:它為什么會被提出來?又是誰在暗暗替我們驗證它的可行性?
我的判斷是,這不是“建議書”,這是“投降預演”。
美國講穿了就是在打心理預防針:萬一哪天大陸真按這路子走,他們就可以回頭說,“我們早就說過了,這種打法我們沒法防,責任不在我們。”
這就像一個醫生看著病人快死了,提前在朋友圈發:“其實我之前就提醒過他不能熬夜。”
你真想救人,你會這么做嗎?不是。
這其實說明一個事:臺海問題,美國不見得真想解決,他們更想“把責任甩干凈”。
至于臺灣內部,會不會因為這種封鎖模式而自己塌架?老實說,這事已經不是“有沒有勇氣”的問題了,而是“能不能撐住民眾情緒”和“你那點政權合法性值不值得耗”。
蔡英文卸任之前都還想拉仇恨,“統一前最后一任總統”這種標題她自己大概都幻想過無數遍。但她終究撐不到封鎖戰打響,等著賴清德接鍋。
而這個鍋,不是某個人的鍋,是一個整整40年靠美國輸血過日子的體系,忽然要脫氧呼吸的極限挑戰。
圍臺三步走的劇本,不是戰術討論,是對“島內持續對抗戰略”的一次體檢報告。
別問能不能統一,先問臺島能不能扛住一年斷糧、三個月斷電、兩周沒航運的情況。如果不能,臺灣問題就不再是軍事問題,而是供應鏈主導權問題。
所以總結一句話:中國不會被迫選擇戰爭,但一定會逼出最穩妥的勝利方式。打仗不為流血,只為終結問題,而圍而不打,可能就是最不留彈殼的解法。
臺島那邊,不如提前準備一下心理建設。以后聽到“軍演”兩個字,不要再只當背景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