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向中國送上“大禮”,承諾無論國際局勢將如何發展,與中國的合作都不會生變,尤其是在海參崴港口,將繼續向中國企業開綠燈。字字充滿了俄羅斯的誠意,那么,在美俄關系緩和,俄羅斯有望重返歐洲市場的背景下,為何還會如此堅定選擇與中國合作?海參崴對我國又意味著什么?
俄羅斯為何向中國做出承諾
自老特上臺后,便主動推進俄烏停火協議,美俄關系因此出現重大轉折。與此同時,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表示,預計美西方企業很快將在第二季度重返俄羅斯市場。西方企業的回歸,很可能重塑俄羅斯能源市場,增強俄羅斯在西方供應鏈中的地位,有助于推動俄羅斯技術和產業鏈重組,朝本土化方向發展。這本身就是全球力量格局重塑的縮影。俄烏沖突之前,俄羅斯主要發展方向和戰略側重點,一直放在歐洲,對于俄羅斯來說,重返歐洲市場,贏面越來越大。但很多人擔心,這或將給中俄戰略合作帶來新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卻堅定承諾無論如何,都將與中國在經濟領域保持良好合作,其深層邏輯,是在全球戰略格局深刻調整下,俄羅斯基于國家利益最大化,對未來戰略走向和自身地緣局勢的一次清晰認知和主動選擇。
俄烏沖突三年以來,俄羅斯不斷與中國深化經濟合作,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填補俄羅斯在美西方制裁下產生的空缺和漏洞,使得俄羅斯國內的產業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而與中國深度合作幾年里,中國的戰略定力、技術韌性、制度創新,以及強大的產業鏈自主可控力和對未來發展走勢的前瞻性,讓俄羅斯逐漸消除過去偏見,在與中國合作上的選擇更加堅定。
并且,俄羅斯意識到與西方多年的恩怨和裂隙,并不會因俄烏停火,美俄的關系緩和就就此消失。更何況,美國國內的不穩定性,也讓俄羅斯對美俄未來幾年的關系走向難以準確預測,在此情況下,俄羅斯斷然不會為了重返歐洲市場,放棄關系穩定,優勢互補的中國。
總之,中俄的經濟合作,本質上是兩個大國在美國單極霸權體系下,尋求戰略自主性的必然選擇。
而在俄羅斯“東轉南進”戰略決策推動下,開發遠東則成為了中俄深化區域合作的主要方向。遠東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有利于不斷吸引更多中國企業投資,真正將中國的東北振興與俄羅斯遠東開發對接起來。
在此過程中,俄羅斯尤其強調在海參崴自由港上的合作,而海參崴,也正是我國最看重的項目之一。
海參崴對中俄合作的重要性
海參崴地處俄羅斯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東西南三面分別毗鄰烏蘇里灣、阿穆爾灣以及大彼得灣,是俄羅斯在日本海活動,深入太平洋的關鍵戰略支點,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天然良港,俄羅斯將其稱之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戰略價值,海參崴成為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俄羅斯遠東的科技、經濟、文化中心,以及太平洋艦隊基地所在地。
對于我國來說,東北缺乏有效出海口,一直是制約東北經濟發展的關鍵原因之一,過去受歷史、地緣等因素影響,俄羅斯對與中國企業合作一直比較謹慎,尤其是包括海參崴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里外東北地區,歷史上還曾是中國領土,因此,俄羅斯曾一度排斥中國人前往遠東,但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逐漸意識到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因此迅速轉變發展策略,不斷向中國展現出合作誠意。
早在2023年6月1日,俄羅斯便將海參崴作為吉林的內貿中轉口岸向我國開放,一年多以來,取得顯著成果。但海參崴由于本身吞吐能力有限,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兩條遠東重要鐵路大動脈,也越發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貿易量。而中國企業的參與,則是升級港口和鐵路的關鍵落子。
對于我國來說,中俄在海參崴的持續深化合作,將是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破除外運困境,實現借港出海的關鍵。這種合作,不僅能夠為東北和遠東注入發展動能,更有助于重塑東北亞地緣經濟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