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2年5月18日
日軍侵占湯原縣城。
日偽當局以陰謀顛覆偽滿洲國的罪名,逮捕沈陽縣知事10余人。
日本阻止國聯調查團與馬占山會晤。
國聯代表吳凱聲回國,報告國聯討論中、日問題的經過。
1933年5月18日
日參謀本部向關東軍下達《華北停戰指導要領》,指令關東軍為簽訂停戰協定當事人,由永津佐比重在關東軍指揮下擔任洽談停戰任務,以密云、平谷和薊縣為追擊范圍。中國軍隊撤退至順義、寶坻、蘆臺一線以西。
黃郛與何應欽商定,何應欽下令長城各口之中國軍隊一律撤退,以此促成向日軍妥協。黃郛接待北平各報記者說:“余奉命來此辦理一切,總不違中央意旨。” “外交方面,決秉中央意旨辦理,而希望于互相諒解之程度下,謀一和平解決辦法,借以維持大局。”
宋哲元部29軍奉何應欽命令,由薊縣向三河一帶撤退。徐庭瑤部17軍從密云西撤,日跟蹤推進。武藤令第8師團向密云一帶挺進:第6師團一部向薊縣運河線追擊;駐赤峰騎兵旅團主力快速轉向玉田一帶。
唐山日軍占領胥各莊、塘坊。
石友三舊部于灤縣發表獨立宣言。
上海各團體救國聯合會代表王葆真致函黃郛,反對對日妥協,指出不能“求一時之茍安”。
1934年5月18日
日人在天津秘密組織“國際服務團”,分赴新疆、陜西、察哈爾、內蒙等地活動。
天津市政府對日在天津修飛機場,提第二次抗議。
1935年5月18日
蔣介石和龍云乘飛機視察元謀、龍街、會理,沿安寧河至西昌一線,復沿金沙江經巧家折回昆明。
張國燾在四川茂縣一帶擅自成立“中共西北特區委員會”,內設政治局,儼如中央組織。31日,又宣布成立“西北蘇維埃聯邦政府”。
中德兩國政府商定使節升格為大使。6月29日正式任命程天放擔任中國首任駐德大使。
1936年5月18日
日本修改官制,從“陸海軍大臣官制附表備注欄”中消除了“預、后備役”的文字,恢復1923年制定的陸海軍大臣、次官均由中將以上現役軍人擔任的制度。理由是預、后備役軍官容易與政黨政治和世俗階層發生利益關系,不利于整頓軍隊、消除內部派系間的對抗,也可能讓皇道派死灰復燃。但實質上,法西斯軍閥從此可通過陸海軍大臣辭職,或不提名繼任的辦法,來左右內閣的存廢。
日外務省決定侵華文化經費,由原來每年300萬元增至400萬元,其目的:一、在中國各大學設立日語科;二、與中國民間私人團體謀“經濟文化合作”;三、在中國各處設立日本文化圖書館。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兩廣出兵北上抗日給二、四方面軍的指示》,指出兩廣的發動帶有進步的革命的性質,可以得到最廣大的、最復雜的抗日反蔣力量的擁護。
太相寺會議后,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于本日發布西征命令,決定組織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戰軍,任命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野戰軍組成左中右三路軍,兵力約1.7萬人。左路軍由紅1軍團組成,代理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右路軍由紅15軍團組成,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中路軍由紅81師及騎兵團、紅28軍組成,軍長宋時輪,政委宋任窮;81師師長賀晉年、政委張達志。同時以一部紅軍和游擊隊由周恩來指揮,堅持東線游擊戰爭,牽制進攻陜北根據地的國民黨軍隊。
多田駿在天津設告別宴招待各界。
偽滿答禮使高崇祿抵通州見殷汝耕,面交張燕卿親筆信,聲稱“滿洲國”將于適當時期與冀東政府“正式訂立條約”。
外交部發表《塘沽協定》全文,以示該協定與緝私并無抵觸,日方不能借此限制中國武裝緝私。
財政部官員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在華盛頓簽訂《中美白銀協定》。
1937年5月18日
天津市警察局緝獲拋尸犯兩名。
北平東北大學數百人擬赴京請愿,反對新任校長臧啟芳,要求恢復張學良自由,占據北平車站。
1938年5月18日
日軍第14師團騎兵聯隊于豫北內黃附近炸毀鐵橋,切斷了隴海線。
日軍第16師團進至離徐州22公里處,擬從西北面進攻徐州。
日軍第9師團陷皖北蕭縣城,縣長王雪琴殉職,守軍第93軍139師突圍。
皖南日軍騎兵少尉堀田反對侵華戰爭,向中國投誠。
蔣介石在鄭州令第27、71軍由蘭封向東掃蕩儀封一帶之敵;令薛岳率豫東兵團主力由歸德向西夾擊日軍第14師留置一部于碭山、歸德一帶遲滯敵人主力西進;令20集團軍商震向東側擊敵人。
第60軍出色地完成堅守臺兒莊陣地的任務,奉命撤到運河以西集中整訓。
129師先遣支隊攻克冀南磁縣、彭城鎮。
1939年5月18日
晉南風陵渡日軍炮擊潼關,陸軍航空隊助戰。
國民黨中央秘密通報民先隊在津活動情況,要求各省、市及教育部參照《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制定對策。
1940年5月18日
日軍從本日至9月4日進行了以重慶、成都為重點,持續100多天的“一零一號轟炸作戰”。
汪偽政府赴日答禮使節團陳公博一行,離滬去日本。
頑軍炮擊陜甘寧邊區關中分區地帶及新正縣。
1941年5月18日
《解放日報》社論《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指出:中國究竟是誰人的中國?日本帝國主義者說一定是他們的中國,而我們說一定是中國人的中國。
美國州長14人,市長200余人發起“中國周”開始,創議募捐500萬美元援助中國。
美國向日本提議,愿與日本締結協定,要求日本取消不以重慶為談判對手之聲明,日軍自中國內地撤退,保證不向南洋發動戰爭,并不利用三國同盟以反對美國,則美國可承認日本在中國之支配地位,予日本以重要經濟讓步。
1942年5月18日
田家會戰斗中,日軍從晉西北興縣城回竄到二京山肖家洼,遭八路軍伏擊,先頭部隊傷亡過半。日軍拼死突圍占領龍尾峁,憑險頑抗。八路軍包圍龍尾峁后,日軍突圍七、八次未成功。夜日軍乘隙逃脫。
本日、20日,中共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先后發出關于冀中反“掃蕩”的指示,強調此次敵人“掃蕩”的長期性和殘酷性,號召冀中軍民發揮最大的頑強性與堅韌性,爭取反“掃蕩”斗爭的勝利;決定冀中軍區抽調三個團和部分地方武裝轉移山地,以保存力量;要求冀中黨政機關改變斗爭方式,采取兩面政策;不能立足的干部應隨軍轉移;堅持原地斗爭的武裝,應采取公開和隱蔽、軍事和政治相結合的斗爭方式。同時,指示冀中鄰區部隊積極行動,牽制當面之敵,配合冀中反“掃蕩”作戰。
中國國防最高委員會決定:6月14日為同盟國日,全國一律懸掛盟國國旗。
1943年5月18日
日軍發動的冀西作戰歷時1個月,被我粉碎,但根據地也蒙受嚴重損失。在這次作戰中,作戰250次,斃傷日偽軍3000人。在這次作戰中地雷戰發揮了重大威力。
“江南殲滅戰”中,日軍第3師團侵占湖北松滋。
羅斯福將其決定通知宋子文:1、自7月1日起,經由印度對中國的空運每月增至7000噸,其中5000噸歸空軍,2000噸屬史迪威陸軍;2、印度阿薩姆機場如能按期完成,則每月空運應增加到1萬噸;3、五六兩個月的空運物資,除每月以500噸供應陸軍外,其余悉數分配給空軍;4、反攻緬甸計劃,決定年底會同英軍實行。
1944年5月18日
中美混合突擊支隊于4月29日自太克里出發,原定于5月12日到達密支那占領機場。因途中與日軍第114聯隊第2大隊相遇,行軍進程因此延緩。17日凌晨襲占西機場后,援軍陸續按計劃空降。至本日夜,在密支那地區,中美英總共已有約4個團的優勢兵力。但美國準將梅里爾未能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也未能有效切斷通路,日軍增援不斷到達,導致奇襲戰演變為攻堅戰。本日對北機場和城北錫塔普爾的進攻,因日軍第114聯隊第2大隊回防而失敗,北機場得而復失,日軍也得以進入密支那加強防衛。
18日,史迪威、梅里爾和一些記者飛抵密支那西機場,記者們拍下了空運現場 LIFE
中共中央書記處指示北方局并轉發冀魯豫分局:為避免刺激國民黨使之安心工作,我軍此時不應大舉向新黃河以西發展,應以水東支隊努力向四方發展,逐漸擴大自己的根據地。我軍主要打擊偽軍,對頑軍避免作戰。……力不勝任時,由你們酌增兵力和干部,但需以水東支隊名義出現。
閻錫山“聯日反共”,自年初起,以第61軍為主力進攻太岳根據地。在第一次青浮戰役(又稱浮翼反頑戰役,4月28日至6月24日)中,太岳軍區1分區部隊于本日攻克浮山以北之堅固據點王村,殲滅守敵及援敵300余人,給敵第48師以嚴重打擊。
1945年5月18日
日本新設運輸省。
日軍為加強海防,調偽滿軍一部到山東,其中東北人為步兵,蒙古人為騎兵。
蔣介石宣稱:“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滅共產黨,日本是我們國外的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只有消滅中共才能達成我們的任務。”
為了發展解放區,中共中央命令駐延安的120師警備第1旅一部組成游擊第3支隊,文年生任司令員。6月初由延安出發,南下湘鄂贛地區,日本投降后,于河南洛陽伊河附近,接中央電令轉到東北。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