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假期,河南博物院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批量游客,河南博物院發布鄭重聲明,表示館方注意到有不少觀眾因在第三方平臺購買所謂講解加門票服務導致無法入館,此類現象已嚴重影響公眾合法權益和良好參觀秩序,館方已委托法律顧問予以取證。
不只是河南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在近日也發布了類似聲明,即注意到第三方網絡平臺上出現了部分商家和個人未經山博授權,售賣山博門票、講解服務、深度游、研學游、教育活動、文創產品等。還有多個博物館就非館方講解做出了規定。這些聲明和規定對保障游客權益很重要。
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再是“走馬觀花”式旅游,而是需要講解服務以便對博物館等進行深度體驗。這讓第三方平臺上的部分商家和個人看到“商機”,推出所謂“買講解保進館”服務。部分游客,或許是因為預約不到博物館門票,或許是不了解第三方講解服務真相,上當受騙。
過去第三方講解服務就因為講解不專業備受質疑,比如內容漏洞百出,夾雜野史秘聞,這顯然歪曲了歷史,對游客造成了誤導。而第三方平臺出現的“買講解保進館”服務,性質和問題更嚴重,因為游客花錢購買講解加門票服務后,連博物館的大門都進不去,更別說參觀博物館。
眾所周知,我國博物館早就進入免費開放時代。2008年,相關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后,包括省級博物館在內的絕大多數國有博物館都實行免費開放。但第三方平臺的商家和個人,與“講解服務”掛鉤售賣門票,實際上把免費門票變成了收費。
更不可接受的是,部分游客在第三方平臺購買“買講解保進館”服務后,由于博物館方不認可,導致無法入內參觀。而博物館方拒絕這部分游客入內也合情合理:一來,博物館方并未授權第三方平臺提供講解服務;二來,第三方講解也不專業;三來,破壞了博物館公益服務形象。
對游客來說,花錢“買講解保進館”后無法進館,無疑上當受騙了。即便第三方平臺退款,也讓游客錯失游覽機會。如果第三方平臺不予退款,就涉嫌詐騙,情節較輕的,應以《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情節較重的,以涉嫌詐騙犯罪進行追責。即對“買講解保進館”應以詐騙論處。
要從根本上遏制非館方講解以及“買講解保進館”等服務亂象,既需要博物館加強巡邏,將野導游、野講解驅離博物館,使其無法在博物館立足,倒逼其退出旅游市場;更要根據游客需求增加館方講解服務,以“良幣驅逐劣幣”。同時,博物館方對第三方平臺的商家也要取證追責。
非館方講解服務出現且被不少游客所選擇,根本原因是,越多越多游客從“淺旅游”進入“深旅游”,需要講解服務,而很多博物館的館方講解服務無法滿足游客需求。所以,博物館既要看到游客需求的變化,也要看到館方講解服務供給不足。如何去增加館方講解服務,值得思考。
去年中國博物館協會召開座談會指出,無論是否允許引入第三方介入,都要深刻認識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政治性、專業性,對合作伙伴則要強調博物館講解的公益性和服務性。只有館方講解才能滿足“四性”,博物館既要增加講解員,也可與志愿者組織合作,引入智能機器人講解。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