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發布《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2024)》。報告基于2024年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的相關數據,全面呈現博物館事業發展情況。本文摘要盤點報告亮點以饗讀者。
《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 2024 )》
國家文物局編著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 2025. 5
ISBN 978-7-03-081994-9
亮點一
黨中央高度重視博物館工作。全國文博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博物館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博物館事業取得系列顯著成效。
2024 年 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2024 年 11 月,“ 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 ( 7 至 10 世紀)”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為展覽作序。
▲ “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2024年11月18日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視頻來源:央視《新聞聯播》)
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考察了平津戰役紀念館、延安王家坪革命舊址管理處、麥積山石窟、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谷文昌紀念館、云夢縣博物館等多家文博場所,并 作出 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極大激勵了廣大文博干部工作熱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對新時代文物博物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依法治理進入新階段。
亮點二
博物館改革創新取得實效。
啟動新一輪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建設,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 15 家省級博物館納入建設名單,召開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工作推進會,推動《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管理辦法》修訂。
完成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評定國家一級博物館 123 家、國家二級博物館 321 家、國家三級博物館 240 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總數達 1660 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 327 家、國家二級博物館 670 家、國家三級博物館 663 家。
▲ 2024年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分省數量(單位:家)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博物館事業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如江蘇省印發《推動省直博物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浙江省印發《關于省屬文化文物事業單位實施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激勵的指導意見》等,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激發發展活力。江蘇省統籌熱門博物館代表性文物數字化成果,策劃推出“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活動,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深圳階段性完成博物館“三權分置”改革試點,在引導社會力量、人員激勵機制方面形成系列新模式、新路徑。北京、西安等十多個城市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北京市發布《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 2024 — 2035 年)》,呼和浩特在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期間策劃舉辦“ 2024 ‘博物館之城’建設交流對話與成果展示活動”,發布《 2024 “博物館之城建設”呼和浩特倡議》。河北、山東、四川等省份完成中小博物館提升試點。
國家文物局出版《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 2022 — 2023 )》,第一次公開發布全國博物館總體情況,加強信息公開,為全面掌握全國博物館事業發展情況提供有力支撐,提升博物館治理水平。
亮點三
博物館發展水平實現新突破。
2024 年,全國博物館數量增長至 7046 家,提前實現了《“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提出的 2025 年末達到 6500 家博物館的發展目標。在全國范圍內,北京、河北、山東、四川等 23 個 省份的博物館數量實現了增長。博物館覆蓋率從 2023 年的每 20.63 萬人擁有 1 家博物館,提升至 2024 年的每 20.01 萬人擁有 1 家博物館,使得更多的公眾能夠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博物館的資源與服務。全國博物館藏品總數 6741.3 萬件 / 套,同比增長 6.44% ;館舍建筑面積 4392.91 萬平方米 ,同比增長 2.81% ;從業人員總數 16.73 萬人,其中具有專業技術資格(職稱)的 5.66 萬人,同比增長 4.54% ;博物館藏品、人才等資源日益豐富,推動博物館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 2024年全國博物館館舍建筑面積情況(單位:萬平方米)
亮點四
文化供給多樣化更好滿足公眾需求。
全國博物館不斷強化文化供給,在展覽展示、教育活動、文 創開發 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024 年,全國博物館共推出 4.3 萬個陳列展覽,同比增長 1.53% ;舉辦線下教育活動 51.06 萬場次 ,同比增長 33.57% ;文 創產品 銷售收入 34.28 億元,同比增長 63.7% 。
持續開展“博物館里讀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推出一大批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優秀原創展覽,豐富了文化供給,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組織“博物館里過大年”活動,指導全國博物館策劃推出系列特色陳列展覽和文化活動,春節期間接待觀眾 7264.87 萬人次 ,日均接待 觀眾超 去年同期水平,成為春節期間重要文化品牌,有效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會同文化和旅游部對 91 家文化 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開展了試點成效評估,中國國家博物館“鳳冠”冰箱貼、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天宮藻井”冰箱貼等一批精品文創火爆 出圈。
▲ 2024年全國博物館觀眾總數分省情況(單位:萬人次)
此外,一些博物館突破傳統展覽模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數字技術提高展覽的互動性與吸引力,為觀眾提供了多樣化的觀展選擇。截至 2024 年底,全國 7046 家博物館中,共 6444 家實現 免費開放,同比增長 3.14% ,免費開放率 91.46% 。部分文物古建類、考古遺址類博物館也紛紛出臺優惠措施,最大限度為公眾提供普惠、均等的文化服務。 2024 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 14.91 億人次 ,同比增長 15.4% ,“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更多觀眾進入博物館參觀,部分博物館熱門時段供需矛盾加劇。
國家文物局出臺優化開放服務、提升博物館便利化的相關通知,會同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化和旅游領域票務管理整治“黃牛”亂象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文物行政部門、博物館增強服務供給、加強防范打擊、加大支持保障,確保公眾基本文化權益。
亮點五
博物館傳播和品牌建設成效顯著。
2024 年全國博物館網站瀏覽量 19.87 億人次 ,新媒體關注量 12.73 億人次 ,新媒體瀏覽量 166.63 億人次 ,博物館與公眾溝通聯系日益緊密。國家文物局聯合陜西省人民政府成功主辦 2024 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配套舉辦主論壇、青年論壇、策展人論壇和“秦漢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博物館之夜”等系列活動,指導全國博物館開展活動數千場,主會場活動直播累計觀看量超 3000 萬人次 ,全網相關內容傳播量超 26.7 億,參與人數、傳播影響力等創歷屆新高。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 552 家博物館及相關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超過 5 萬平方米 ,配套舉辦系列學術活動、 40 余場公共活動, 4 天時間共接待觀眾 35 萬人次 。這些品牌活動有效搭建了公眾與博物館的溝通橋梁,有力擴大了博物館事業的影響力。
表 2024 年全國博物館傳播推廣情況
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博物館建設發展, 2024 年全國博物館志愿者總數達 36.48 萬人,越來越 多公眾 參與到博物館事業發展中來。三峽工程博物館舉辦的“大江東去——長江水文化展”獲得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長江文化促進會的大力支持,創造了辦展新模式,成為多方合作辦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亮點六
國際活動彰顯中華文明全球影響力。一系列文物進出境精品展覽,已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家文物局出臺《關于加強文物出境展覽工作的指導意見》,編輯出版《金色名片:全國文物進出境展覽集萃· 2012 — 2022 年度》,啟動“文明橋梁計劃——文物出境展覽精品”項目,加強文物出境展覽統籌。全年舉辦文物出境展覽共計 38 個 , 2024 年 11 月,“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 7 至 10 世紀)”展覽作為中法建交 60 周年的重要活動,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超 8 萬人次 觀展,獲得文博業內人士、當地居民及各國游客一致好評。“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一代女皇武則天展”等精品出境展覽赴美國、荷蘭等地舉辦,深受海外觀眾喜愛。
▲ 2024年 全國博物館進境展覽數量省份分布(單位:個)
推動文物進境展覽交流合作, 2024 年 7 月,上海博物館舉辦“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截至 2025 年 4 月已接待觀眾總數近 170 萬人次 ,近七成觀眾來自外省市和海外,售出門票近 180 萬張,打破埃及文物全球巡展參觀人數的最高紀錄( 1978 年紐約大都會巡展接待觀眾 136 萬人次 )。展覽總收入超 4.16 億元,其中門票收入 2.14 億元、 文創營收 2.03 億元,帶動周邊消費超 100 億元。
本文摘編自《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 2024 )》(國家文物局編著 .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 2025. 5 )一書“綜述”,標題為編者所加。
ISBN 978-7-03-081994-9
責任編輯:張亞娜 周 赒
《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2022-2023)》
國家文物局 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4. 12
ISBN 978-7-03-077193-3
(本文編輯:劉四旦)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位
科學出版社視頻號
硬核有料 視聽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