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5月18日電 為促進科技、文化與教育的深度融合,5月17日下午,長三角科技賦能與文化創新教育論壇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上海分會、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承辦,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協辦。
論壇現場
會議伊始,中國計算機學會上海副主席丁炎、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張桂戌分別致辭。
主題演講報告環節,暨南大學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子韜、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諸葛晴鳳教授、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誠、華為蘇州研究所高校系統部部長莊航分別以《AI答疑官與你的學習DNA:解碼大模型賦能教育新可能》《面向資源受限系統的多智能體大模型系統探索》《智時代:科技如何改變我們文化創新的方式?》《開放、合作、創新——共建學術生態圈》等為主題做專題報告。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沙行勉教授以視頻報告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對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的看法。
沙龍訪談環節,陳誠、莊航兩位嘉賓現場回應了師生的關切。陳誠坦言,重復性腦力勞動如基礎代碼編寫、文書處理等崗位將逐步消失,教育必須轉向培養創造力、批判性思維等“非標能力”。莊航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堅實支撐,高校師生要踴躍揭榜,推動關鍵技術突破,促進產學研良性循環。
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余佳在總結中指出,本次論壇展現了“科技為文化插翅,文化為科技賦魂”的深層聯結,期待以本次論壇為紐帶,產學研共同發力,將共識轉化為實踐,讓愿景落地為實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