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內外高校都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評估高校實力,制定未來的發展規劃。各國基本都已經引進第三方教育咨詢機構,每年都會發布高校排行榜。
根據最新統計信息來看,中國內地竟然已經有7個教育咨詢機構,每年都會發布中國高等院校排行榜。高校在各種排行榜的名次,甚至已經成為學校宣傳的重要方式。
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的主要機構包括軟科、校友會、武書連、高準、GDI、ABC中國、進蘋果(科教評價網)等,這7個機構里面有6個已經發布2025年排行榜。
全國學生和家長,甚至是教育專家,對于這種機構的排行榜都有不同看法。何況這些高校的評指標都不同,這樣導致高校在不同榜單里面,名字會有較大差異。
為了能更客觀地呈現中國高校的實力以及排名,著名教育博主星球數據派將這些國內教育機構發布的排行榜進行統一歸納,然后進行加權平均,這樣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的總排名。
相對于單一機構發布的高校排行榜,小魚老師覺得這種總排名會更加客觀。即使部分高校可以資助某個榜單,但沒有辦法全部覆蓋所有機構,所以總排名更有參考價值。
2025年全國高校總排名
根據全國7份高校排行榜平均值計算,清華大學是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北京大學只能屈居第二名。這反映出國家當前重點發展科技,理工類高校所形成的巨大優勢。
前7名分別是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而中國科學院大學在部分榜單里面已經上榜,將來有望打破華東五校的格局。
武漢大學牢牢占據第八名的位置。武漢大學是中國高校轉型的典范,通過合并以及資源整合的方式,最終讓自己的學科實現多元化發展,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比如武漢大學的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文科學科已經達到全國一流水平,理科的遙感科學與技術,工科的測繪工程,醫學的口腔醫學和臨床醫學等,也陸續達到全國頂尖水平。
華中科技大學排名第九,哈爾濱工業大學位列第十。這兩所都是著名的理工類高校,華科擁有醫學學科加持,綜合實力稍強于哈工大。而哈工大科研成果以及生源質量明顯更強。
以上就是中國七大排行榜2025年評出的中國十大名校。也許仍然會有部分人有質疑,但整體來說已經是相對客觀,基本符合當前官方定位。
2025年985高校里面,四川大學總排名位居全國第14,超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著名理工類985高校,也是體現出學校較強的綜合實力。
四川大學在高考錄取分數線方面,確實不如這些理工類高校。但在國家科研成果,學科評估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四川大學還是有著相當明顯的優勢。
南開大學全國綜合排名23,除了在校友會版高校排行榜里面位居全國第11名,在其余榜單基本都是在20名以后,甚至在某個榜單跌至全國30名。
2025年教育部和工信部公布直屬高校經費預算時,南開大學僅有66.78億元,在985高校里面倒數第三。加上工科和醫學沒有崛起,導致南開的地位變得異常尷尬。
綜合性211高校強勢崛起
縱觀2025年全國高校綜合排行榜,理工類高校和綜合性高校發展速度最快。這種現象在211層面表現得最為突出。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理工類211都已經挺進全國40強。
代表性的綜合類211高校有蘇州大學(40名)、鄭州大學(44名)、西南大學(46名)、暨南大學(48名)、上海大學(57名),有這些年迅速崛起的南昌大學(59名)。
這些綜合性高校學科規模較為龐大,堅持學科多元化發展,而且部分高校都是當地政府全力發展的高校。比如鄭州大學和南昌大學,都是河南省、江西省政府全力打造的重點高校。
即使這些綜合性211高校,目前仍然沒有極為突出的學科以及科研成果,高考錄取分數線或許還沒有達到全國頂尖水平。但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高校將來肯定有機會大放異彩。
總體評價
雙非高校里面,位列第62名的深圳大學,位列第72名的江蘇大學和位列第73名的浙江工業大學。按照學校層次劃分,綜合實力都已經達到上游211高校水平。
總體來說,中國高等教育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畢竟國家扶持政策和各高校辦學經費都還沒有完全穩定,所謂的985和211標簽,也終將會被打破。
任何機構發布的排名都會有爭議,即使以上是7份榜單進行結合也是如此,總會有不同的聲音,所以大家都要理性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