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 朱曉娜 石夢竹)“我希望自由自在地駛過每一個寂靜的小巷。”“我想被淹沒在人海。”“我希望去更遠的地方。”……5月18日是第35個全國助殘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走近幾位殘障人士,身殘志堅的他們擁抱生命,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全國自強模范”王樂秋:
想成立全日制重度殘疾人康養之家
5月16日,江西樂秋康復中心主任王樂秋來到北京,這是她第三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在這里,她獲得了“全國自強模范”的表彰。
5月16日,江西樂秋康復中心主任王樂秋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訪者供圖
截癱長達30余載,經歷9次大手術,縫了180多針,夜夜忍受著神經傷痛……王樂秋從傷痛中重生,決定為傷友辦一家截癱康復中心。1999年,全國首家由截癱者創辦的截癱康復中心在江西南昌成立,截至2025年5月,該康復中心接待3000余名截癱患者及其家屬,為500多名截癱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王樂秋深知,與輪椅長期相伴不僅可能導致壓瘡、肌肉萎縮等問題,還可能讓截癱者的心靈收縮,成為社會的“隱形人”。她希望把康復中心建成一個從醫院到社會過渡的驛站,讓他們的心靈漸漸豐盈起來,重新走向社會。除了一般的康復訓練,她帶著傷友們成立了輪椅舞蹈隊、劃著輪椅參加馬拉松、一起駛過陌生的城市。
看著身邊的傷友漸漸老去,王樂秋告訴記者,未來,她希望成立全日制重度殘疾人康養之家,讓更多傷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輪椅弟弟”羅睿燊:
希望像普通人一樣淹沒在人海
5月18日,在重慶參加活動的羅睿燊看著志愿者們幫忙將輪椅抬上層層樓梯,心情變得有些復雜:一方面,好心人托起了一個助殘的環境;另一方面,無障礙的通行并非暢通無阻,在無障礙設施沒有觸達的地方,只能依靠他人的幫助。
2024年6月7日,羅睿燊在母親的陪伴下參加高考。受訪者供圖
因自小確診杜氏肌營養不良,羅睿燊的骨骼肌肉不斷萎縮,小學四年級開始就與輪椅為伴。在他看來,從小生活的環境都是一個童話故事般充滿了好心人的環境:小學、中學、大學都將他所在的班級安排在一樓,讓他能自己乘著輪椅進入教室,而不用擔心一層層臺階帶來的限制。
他感念每一次幫助、每一次攙扶、每一句問候,但問起心中理想的助殘社會,他說:“我只希望能被淹沒在人海里,像每一個普通人一樣,不需要開口求助,就能自由地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像普通人一樣欣賞高山、欣賞溪流。”
“盲人調音師”陳燕:
和導盲犬一起去更多更遠的地方
在全國助殘日這一天,盲人鋼琴調音師陳燕帶著導盲犬黑萌萌到動物醫院體檢。“黑萌萌是我的好幫手。”陳燕表示,導盲犬是盲人安全走出家門,接受教育、實現就業、融入社會的重要伙伴。
5月,盲人鋼琴調音師陳燕帶著導盲犬在寵物友好酒店休息。受訪者供圖
近些年來,陳燕不斷呼吁導盲犬暢行,見證了導盲犬被社會逐步接納的過程,也見證了社會助殘意識的提升。“我們現在可以一起去一些商場、銀行,還可以乘坐火車和飛機。”陳燕說,希望以后也可以導盲犬一起去更多更遠的地方。
“盲人通過輔助,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是陳燕在短視頻最常說的話。在陳燕的視頻中,她帶著導盲犬調音、唱歌、做飯……生活并沒有因視力問題受到嚴重的影響。“現在有了AI機器人,未來會不會有導盲機器人?公共設施的觸摸感應按鈕可不可以有盲文標識?”陳燕表示,希望科技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殘障群體,讓更多殘障人士也可以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