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將以重構創新的藝術理念與追求,助力上海這座亞洲演藝之都的建設與發展,推動京滬兩地文化藝術的交流、互通與互融。”5月18日,中國國家話劇院攜手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召開“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新聞發布會。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期待演出季五部精彩大戲與三部優質的‘CNT現場’數字戲劇產品,為上海觀眾帶來文藝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演出季劇目
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將于7月-9月舉辦,5月22日開票,深度聯動2025黃浦文旅“促消費”活動,串聯周邊商圈與地標景點,打造文旅商一體化體驗。田沁鑫透露,“未來幾年,國話·上海演出季會持續舉辦,這是我們的決心,也是和上海的約定。國話還計劃與上海黃浦區委宣傳部共同打造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四季,期待青年導演們的參與,也期待更多戲劇觀眾支持青年創作群體。”
2025國話·上海演出季開幕大戲《四世同堂》由田沁鑫執導,7月17日-7月19日將亮相大上海劇場。該劇改編自老舍同名巨著,歷經15年打磨,巡演全國70余城、演出近400場,贏得30余萬觀眾盛贊。田沁鑫將老舍筆下北京胡同的市井百態生動再現,祁家、冠家、錢家三戶人家的命運交織,展現抗戰時期北平百姓的生活圖景。
劉端端主演的原創話劇《鼓樓那些事兒》7月25日-7月27日將在大上海劇場上演,以“鼓樓苑”社區為舞臺,用松弛自然的戲劇語匯講述“背包法官”走街串巷的故事,展現傳統人情與現代法治的碰撞融合。劇作生活氣息濃郁,兼具法律精神與人文溫度,生動詮釋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智慧與關懷。
郭寶昌執導話劇《大宅門》將70集電視劇的恢宏敘事濃縮于兩個半小時,聚焦白氏家族百年沉浮,折射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滄桑巨變。它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礎上,通過緊湊結構與精湛表演,深刻展現宅門內外的人性與命運,重現“宅門文化”的獨特魅力,8月15日-8月17日將登陸上海大劇院。
大型懸疑諜戰話劇《直播開國大典》以獨特的視角切入歷史現場,通過廣播人的隱秘戰線,再現開國大典背后的驚心動魄。該劇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實現時空穿越,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新中國廣播事業初創時期的艱難與榮光,9月5日-9月6日將在大上海劇場上演。
閉幕大戲《北京法源寺》作為田沁鑫導演的又一力作,以戊戌變法為歷史切口,通過法源寺這一文化地標串聯起不同時空的歷史對話。該劇自2015年首演以來,創下“開票即售罄”的票房神話。9月25日-9月30日將在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演出。
三部優質的“CNT現場”數字戲劇產品分別是《抗戰中的文藝》《青蛇》與《蘇堤春曉》。
來賓合影
中共黃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鐘璟表示,時隔5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再次重啟上海演出季,并與黃浦區深度合作,以文化為引領,探索消費新業態融合,共同塑造京滬文化交流的全新范式,為上海全面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注入強大動力。
七年來,上海“演藝大世界”從無到有、由小及大,已發展為亞洲最大戲劇集聚區,此次國家話劇院的重磅回歸,將以國家級藝術高度和資源優勢,推動“演藝大世界”平臺內容升級,進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品牌吸引力。
原標題:《《四世同堂》開幕,《北京法源寺》收官,國話·上海演出季時隔五年回歸》
欄目主編:施晨露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諸葛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