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堅定走改編嚴肅文學路線,尤其 “茅獎三部曲” 話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的先后推出,立足三秦大地厚重人文歷史的陜西人藝,在話劇領域獨具特色。近日,陜西人藝攜已獲 “文華大獎” 等榮譽的話劇《主角》亮相上海,參加第 32 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競演,其展現的秦腔魅力讓滬上觀眾、評委和媒體深切感受到歲月、命運與奮斗的內涵。
滬上演出:沉浸式感受人生大戲
陜西人藝的話劇在上海深受歡迎已成文化演出市場 “傳統”,此前《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生命冊》等茅獎改編作品來滬均獲高度認可。此次《主角》亮相,演員劉李優優將憶秦娥故事緩緩展開,讓觀眾在三個半小時里沉浸式體驗個人與時代、文藝與現實交融的人生大戲。
話劇《主角》改編自陳彥的同名茅獎小說,講述憶秦娥從 11 歲拜師到 51 歲功成名就 40 年的生命歷程與舞臺生涯,主線是其從放羊娃到 “秦腔皇后” 的傳奇,交織著個人愛恨情仇、藝術發展傳承與世相百態。陜西人藝 2019 年 7 月獲改編版權,歷時 3 年將小說解構成 4 萬多字戲劇文本,2021 年排演,次年首演,巡演中不斷打磨后登上梅花獎終評舞臺。
演出結束,觀眾掌聲熱烈,有人感動落淚。00 后觀眾小史因小學樂器,對憶秦娥學藝場景感同身受;52 歲觀眾金先生則認為,劇中展現的人生困窘才是真正的人生,體現了嚴肅文學的力量。專家也高度認可,胡一峰博士稱該劇結合話劇與傳統戲曲美學,展現了憶秦娥的成長歷程;宋寶珍稱贊 “戲劇陜軍了不起”,肯定該劇對人生不同階段狀態的表達。
不一樣的 “大女主”:劉李優優的奮斗與成長
此次陜西人藝沖擊梅花表演獎的主角是 90 后演員劉李優優,她此前已獲第 31 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主角獎。話劇《主角》可歸為 “大女主戲”,但此 “大女主” 與流行類型不同。
該劇亮點之一是 “戲中戲” 形式的隱喻,6 部憶秦娥主演的劇目對應其不同人生階段,概述了她 40 年的命運起伏。新穎的戲劇結構讓觀眾記住了她的榮耀,更難忘其成長中的艱辛。
劉李優優的經歷與憶秦娥有相似之處。陜西人藝在 “茅獎系列” 成功后重點培養新人,她在選拔中歷經三輪競爭,30 多位適齡演員參與,最后 6 人 PK。起初她因腿硬不被看好,但集訓時她最刻苦,下班回家仍堅持練習,找專業老師加練,研讀原著、寫角色小傳、深入秦腔劇團體驗生活,最終在終選中憑借對角色的理解和呈現脫穎而出。戲外她勤奮如戲癡,劇組需盯著防止她過度練習,她也因這部戲愛上秦腔。正如陜西人藝院長李宣所說,戲里戲外的主角都用持久付出詮釋了對抗焦慮和浮躁的意義。
厚重文化土壤:戲劇陜軍崛起的根基
劉李優優的奮斗是陜西人藝發展的縮影。發展初期,陜西人藝因難獲高文學含量劇本而苦惱,后發現陜西豐富的茅獎作家資源,憑借茅獎系列話劇名震全國,“茅獎三部曲” 已全國巡演超 1000 場并獲諸多獎項。從全國看,陜西人藝是陜西文化代言人,其作品展現的不同文化讓年輕人了解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李宣認為,用話劇形式傳播嚴肅文學是文藝院團的使命。
“戲劇陜軍” 的崛起靠的是拼勁。劉李優優等 6 人提前為未敲定版權的《主角》集訓便是體現。主創人員在獲授權后,多次赴陜西多地深入生活,采風后在忠于原著基礎上進行話劇轉換與重構表達。
厚重文化土壤是創新的根基而非守舊象征。《主角》尊重原著,未采用 “爽劇” 模式,卻在舞臺布置上匠心獨運。如運用傳統戲曲 “一桌二椅” 美學,簡潔傳神;憶秦娥演出時臺上臺下的對比沖擊,詮釋了戲劇的內涵;戲里戲外的無縫銜接,讓敘事與情感傳遞達到 “形神合一”。
《主角》講述的不僅是故事,更是 “戲劇陜軍” 的精神。李宣表示,參加梅花獎是對劇院堅持理念的檢閱,舞臺和觀眾是公平的,只要付出努力就不會被辜負,站在梅花獎終評舞臺他們感到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