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關注高考志愿填報這件事。
課間,小王神秘兮兮地湊過來:“張老師,您看短視頻了嗎?說是有人高考678分報了中北大學的裝甲車輛工程!”
這話讓我愣了一下。
678分啊,在大多數省份都是清華北大邊緣或穩進985的成績。怎么會選擇一所“三非”學校?我腦海中閃過無數個“為什么”。
真相遠比傳言復雜得多。
昨晚我翻閱了中北大學2023和2024年的錄取數據,發現全國31個省份中,最高分也不過624分(2024年四川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23年全國最高分是645分(海南的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所謂的“678分選擇中北”,恐怕只是主播的信口雌黃。
但我更在意的是,為什么這個謠言會引發廣泛爭議?為什么我們對“高分低就”如此敏感?
教育了二十多年孩子,我深知每個人選擇大學的標準不盡相同。有人追求名校光環,有人看重專業實力,還有人關注就業前景...
中北大學被稱為“兵工七子”之一,是國家二級保密單位。它在裝甲車輛工程、彈藥工程等軍工類專業確實有一定優勢,在校友會專業評估中,甚至有專業被評為“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研究型專業”。
嗯...這讓我想起了我那位高考超高分卻選擇了不太知名的專業學校的學生小林。當時全班都在勸他,但他執著地說:“張老師,我只想學我熱愛的專業。”
五年過去了。小林現在在他熱愛的行業干得風生水起,每次回母校都笑得特別燦爛。
也許,選擇大學不僅僅是分數與排名的簡單對應,更是關乎興趣、職業規劃和人生追求的復雜決策。
我也不能否認——
中北大學的就業率并沒有主播宣稱的那么高。據官方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即使是最熱門的軍工類專業,也有相當比例的畢業生未能就業。三四成左右的畢業生能進入軍工企業,遠非“鐵飯碗”。
這讓我思考:我們向學生傳遞了什么樣的價值觀?
太多次了,我看到家長和老師把“上名校”作為唯一目標,很少有人問:“這所學校適合你嗎?”我們是不是過于看重學校的牌子,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成長軌跡?
記得前年畢業的小張,他放棄了985大學的offer,選擇去了一所不太知名但專業實力強的學校。當時有多少人搖頭啊!現在呢?他在專業領域嶄露頭角,還說:“張老師,我從沒后悔過我的選擇。”
面對那些“高分低就”的傳言,我更想說的是——
每個人的選擇背后都有自己的考量。如果真有678分的學生選擇了中北大學(雖然數據表明并沒有),那也是他深思熟慮后的決定吧。
我還是要提醒各位學生:填報志愿需謹慎。別被網上的傳言左右,多看官方數據,多思考自己的興趣和未來規劃。
選學校,歸根結底是選擇一種成長方式。
你準備好做出屬于自己的選擇了嗎?
也許,最好的選擇不是所謂的“最高分”,而是最適合你的那一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