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朱雯5月18日報道:5月17日,臨港滴水湖畔,以“產教融合,智創未來”為主題,上海電機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2025年優秀設計作品展火熱進行,158件優秀設計作品在此集結。
這158件作品中,除了133件設計與藝術學院2025屆畢業生的心血之作,還展出了校企共創的14項產教融合成果,以及設計與藝術學院與機械、電氣、電子信息學院跨界聯合打造的11件佳作。作品涵蓋了智能裝備、智慧醫療、關愛弱勢、創意生活、文化傳承以及數字媒體六大主題。其中68%的畢設課題直接對接企業真實需求,全面展現了學校教學改革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的實踐成果。
其中,王晨光同學的《熱風八溫區軌道式回流焊機外觀造型設計》課題來自上海諾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真實產教融合項目。“通過駐企實踐,企業導師具體講解了從研發、設計到批量投產的高端裝備設計案例經驗,讓我的設計少走了很多彎路。”
宋齊赟同學的《用于火星探測的陸空協同載具設計》課題,緊扣學校“航空航天”特色,從提高火星探測效率的角度出發,開展了火星探測載具概念設計。面對火星表面復雜多變的地形,這款載具融合輪足系統,在平坦地面用輪子實現高速移動和能量效率,遭遇復雜地形時則切換為足式結構,模仿動物靈活的腿部運動,不僅能攀爬躍障,還能動態調節重心保持平衡。同時,載具配備無人機自主發射與回收艙系統,無人機探測氣象和地形信息,與火星車協同作業。
馬愛親同學的畢業設計《學校一號衛星航天文創產品設計》,以學校參與研發的一號衛星為設計原點,設計了一套SDJU星航文創的系列產品,包括航天鈦杯具套組、NFC衛星桌墊、衛星擺臺、電波杯墊等。材質上選擇了在航空航天領域大規模運用到的鈦合金與鋁合金,在數字化方面,桌墊內嵌入了NFC芯片,使用手機碰一碰就能查看一號衛星以及產品的設計信息。
據悉,此次展覽均由該校學生團隊集中完成展陳布置。展覽前期,學院還首次嘗試了將學生畢業答辯現場搬進展覽空間。評委、企業導師、公眾得以零距離接觸學生設計理念、技術實現和創新亮點。不僅提高了答辯的互動性與實效性,也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錘煉了專業表達與項目匯報能力,是教學改革的一次有效嘗試。正如企業代表所言:“設計師的匯報能力直接影響項目落地效果,這種實戰化培養模式,讓學生畢業即具備職業競爭力。”
“這些作品不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賞,而是扎根產業土壤結出的創新果實",上海電機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周志勇表示,此次畢業展展現了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豐碩成果,更是一次面向社會的教學檢閱,倒逼教學設計貼近實際需求。
另據了解,展覽首日同步啟動的校企合作簽約儀式,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臺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與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展覽同期舉辦的"高端裝備工業設計創新論壇"上,十余家臨港重點企業在展覽現場開啟的專場人才雙選會,提供百余個精準崗位,實現畢業生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