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網絡,真是熱鬧,瓜一個接一個。
剛扒完協和董小姐,這邊又冒出個戴著天價耳環的“明星”黃楊鈿甜,劇情堪比連續劇,還牽扯出地震捐款的舊賬。
黃楊鈿甜,演過《楚喬傳》里的小楚喬,算是童星出道。
這事原本平平無奇,直到她在成人禮上戴了一對“價值230萬”的耳環,大家的目光瞬間被拉了過去。
她解釋說,那是“借媽媽的”,可這句話就像一根火柴,點燃了圍觀群眾的好奇心。
于是,網友開始“深扒”:她家住的是深圳純水岸的頂級別墅,價值上億,手上常戴的手鐲、項鏈動輒幾十萬。
然后又有網友爆料說這個耳環是成套賣的,整套2000萬!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然后,還有高仿珠寶行業的人問了,這款耳環沒有工廠出過……
那就意味著她的媽媽有一套這個配飾!2000萬配飾!普通人根本沒法想象……
關鍵是,她爸曾是雅安的公務員——這身份一對比,大家的質疑聲音就來了:這收入對得上花銷嗎?
面對質疑,她父親楊偉出來發話:耳環是假的,住別墅也不違法,災后重建項目另有其人,跟他無關。
可網友不買賬,隨著網友的爆料,她父親給的解釋漏洞不少,甚至很多事情解釋不清:
- 計劃生育時期的“二胎”問題:她弟弟出生于2011年,當時政策并不允許普遍二胎,除非是“雙獨”。可她媽媽有兄弟,按理說不符合政策。
- 財產來源不明:網上流傳的珠寶照片時間跨度大,從2016年到現在,炫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假貨能解釋一次,能解釋所有年頭?
- 公司信息突然變更:輿論一熱,公司法人、經營范圍統統換掉,怎么看都不像巧合。
- 公務員辦公司問題:天眼查顯示,楊偉2014年還在職時,就注冊了影視公司。這種行為顯然違反了《公務員法》。
而更讓人不安的是他為女兒“鋪路”的方式:公司在影視圈打前陣,女兒進娛樂圈,打個比方,一千萬投資,八百萬進女兒口袋——這不是簡單洗錢套路嗎?
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發澄清微博時,他特意用了個小米手機。
要知道,這位“普通家庭”卻住著上億別墅、戴著百萬首飾,偏偏發微博用的卻是千元機。
太刻意不炫富,反倒讓人覺得在“人設管理”。
就像當年的“北極鯰魚”事件,家人說得滴水不漏,最后還是暴露了。
現在網友也懷疑,這位“楊偉”究竟是不是當年負責地震災后重建的那位?
重名是有可能,但巧到這程度,未免太“巧合”。
這么多巧合湊在一起,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家人是不是早就規劃好一條“脫軌富貴路”?
說個有趣的事。黃楊鈿甜這個名字,挺特別。
她爸姓楊,媽媽姓司,可孩子卻姓黃?而且還是“黃楊”連著取?有人調侃說,是不是想起了“黃鼠狼”或“黃四郎”?
當然,這只是調侃,可這名字背后的邏輯,也確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從“董小姐”到“黃小姐”,也都算是實力“坑爹”選手了。
不過說到底,該慶幸的是,黃楊鈿甜只是進了娛樂圈,而不是醫學圈。
演技差,最多也就“辣眼睛”;可如果是在醫療行業,技術不過關,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娛樂圈再亂,也只是臺前“裝”,可醫學圈若再亂,那后果不堪設想。
有人說,黃楊鈿甜就是個炫富不當心,暴露了大人“隱秘生活”的孩子。
這話不無道理。很多“富二代”其實并不清楚父母的錢是怎么來的。
他們只知道,從小不缺什么,一切似乎理所當然。
但在全民“吃瓜”的年代,一點點虛榮可能就會引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如果這個瓜真能把某些塵封的賬本翻出來,倒也算是“因禍得福”。
就像這次,有網友翻出地震捐款沒有落到實處的老事,災民也開始發聲。
這就引出一個更值得問的問題:
- 當年那些大家捐的錢,到底去哪了?
很多人可能早已忘了地震后的捐款去哪了,是這次“耳環事件”提醒了我們。
一個成年禮,一副耳環,竟能牽出這么多的舊賬,甚至是制度漏洞,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這個捐款去向的問題不管是否與黃小姐的父親有關,都希望有關部門能細查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