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一些農村俗語,現在很多人難以理解了。“門外置欄桿,名叫紙錢山”這句俗語,就很難讓人理解。
比如,過去農村一些不喜歡砌圍墻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山區,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坡陡坎高,過去多用土墻、石墻、木籬笆和竹籬笆墻,將院子圍起來。
一是為了保護小孩和老人的安全,怕他們一不小心,從高坎上跌落去,造成人身傷害事故。二是可以保護家禽家畜,免得它們掉下去。
當然,還有一些人家是用欄桿與鄰居分隔,使鄰居之間的邊界明確清晰,免得以后發生爭執,傷了和氣。
現在農村人家普遍富裕了,以前那種式的土墻和籬笆墻,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農家生活了。現在農家生活,對人居環境的要求高了。農村年輕人更是如此。
一些人家做了混凝土加鋼筋的欄桿,還有一些人家則安裝了漂亮的不銹鋼欄桿。這些新式欄桿,比過去的木籬笆和竹籬笆墻更加堅固,也就更安全,同時,也更通透一些,坐在屋門前,可以眺望遠方,讓人的視野更開闊。
然而,對一些年紀稍大,又比較熟悉農村傳統風俗的人來說,由于受到開頭所說的這句俗語影響,心里還是存在一定的疑慮。
那么,這句俗語為什么這么說,其中的“紙紙山”指什么,與欄桿有什么關系呢?
這句俗語來源于清代高見南所編著的《相宅經》,原話為:“門外置闌干,名曰紙錢山,家必多喪禍,恓惶實可憐”,后為經過民間口頭演變,成為“門外置欄桿,名叫紙錢山”這樣的句子。
這句話中比較難理解的是民間專用名詞——“紙錢山”。
“紙錢山”這個詞,常見于明清時期的文獻記載。
比如,明代出版的《三言二拍》白話小說集中,就描寫了舉行喪禮時的場景:“門外設立紙錢山,高有數丈。”
又如,清末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歲時記》一書中提到中元節祭祀的場景:“各寺院設盂蘭盆會,燃燈塔,布紙錢山”。
由此可見,民間在辦喪禮和祭祀祖先中,設立紙紙錢山這種習俗,在明清時期盛行。
現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在辦喪禮和中元祭祖中,仍然沿襲了這種習俗。
1、喪葬儀式
有的地方是在臨近出殯前的時間,有的地方則是在喪禮期間,一般要在門前空坪處,或者遠離自然村莊的野外空坪處,用竹片或木條,臨時搭建起祭祀設施,用于放置祭奠用的紙錢。
這種祭祀設施采用的就是欄桿式,圍成四方形,再在上面搭一個臺子用來放紙錢。采用這種方式,來源于我國古代設壇為祭的古老習俗。這個祭祀設施就是所謂的“壇”,民間俗稱為“紙錢山”。
搭建這樣的設施,有一個好處,就是下面的欄桿可能通風,在焚燒紙錢時,不用擔紙堆積太多,疊在一起燒不起來或者燒不透,可能快速燒毀完畢。同時,因有欄桿圍住,也不怕風將紙錢吹得到處飄揚。
2、節日祭祀
在我國民間,祭祀的節日,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各地有各地的祭祀節日,比較普遍的是清明掃墓、中元祭祖、冬至祭祖等。
墓祭時,一般在墳墓前或旁邊搭建紙錢山祭祀,而家祭或宗祠祭,則在家門前或宗祠門前搭建紙錢山祭祀。所臨時搭建的祭祀設施,與喪禮所搭建的是一樣的,也是采用欄桿式,民俗說法也是一樣的。
其作用也是一樣的,可防止紙錢或紙灰亂飛。尤其是墓祭,這種設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火勢,可以防止引發山火。
這種祭祀設施的搭建也有其缺點,主要有兩點:
一是比較費時費工。搭建這種設施,手腳快的,至少要半個工日,手腳慢的要一個工日。
二是用紙多。用這種設施祭祀,需要焚燒大量的紙錢才使用。過去農村,只有比較富裕的人家才這樣做。過去農村,在沒有用機械制紙錢的年代,一般都是工人用鑿子打紙錢,費時費力,工效還不高。通常辦一場喪禮,僅打紙錢就得請數人。
舊時代過去后,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隨著移風易俗的觀念被人們所接受,出現了喪事簡辦、祭祀簡化的社會新風尚,因此,這種搭建“紙錢山”的習俗也被簡化了。
通常來說,現在很多地方不再搭建“紙錢山”,而是將紙錢直接放在地上燒。在農村,通常用木條搭成四方框架,上面鋪上草,再在草上擺放紙錢焚燒。
因此,搭建“紙錢山”這種習俗在很多地方已經消失。現在農村的一些中年人都未見過,就更不用說年輕人了。
舊時,因為有搭建“紙錢山”的習俗,而“紙錢山”為欄桿式,這也就因喪事和祭祀的聯想作用,引起人們對在房屋門前建欄桿的禁忌。從民俗學上來說,這屬于一種聯想式的禁忌。
現在很多的人沒有見到過這種“紙錢山”,也就沒有了這種聯想式的禁忌,也就不再忌諱在家門前安裝欄桿了。
民俗的嬗變,同樣也引起了舊觀念的轉變,現在民間所謂“老先生”的思想也改變了,也不再說門前安裝欄桿的有什么不妥,只是說欄桿頂端不能為尖銳物。
其主要的原因是,現在農家門前安裝欄桿的地方,往往是以前不建圍墻的地方,不管是對家里小孩子、老人,包括喝醉酒的人、病人,還是家禽家畜,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同時,也能夠預防鄰里矛盾發生。這種設施利大于弊,一舉多得。
《相宅經》中的原文后一句“家必多喪禍,恓惶實可憐”,這種舊時迷信的說法,在現在的農村,已完全站不住腳,也就沒有人繼續堅持了。因此,“門外置欄桿,名叫紙錢山”這句俗語,已經與時代發展的步伐不相協調了,被時代所淘汰,也是很正常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