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部分場景進行了文學化演繹 ,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帝嚳畫像
大家好,我是那些年。
今天咱來說一位老祖宗。
他不是開天辟地那種神仙,也不是刀光劍影里的猛將,但他干的事兒,后人看了都忍不住點頭說一句:這才像個當天子的樣子。
他叫帝嚳,姓姬,號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排在五帝里頭第三位。
生在亂世,活得清明,活了個明白。
先說他出身。
黃帝的大兒子玄囂,是嫘祖所生,玄囂的兒子,名叫蟜極,這人不太出名,但他的兒子:帝嚳,一出生就不一樣。
軒轅黃帝
古人寫他“生而神靈,一落地就自稱其名”,什么意思?就是娃一出生,開口說:“我叫嚳。”,這不是吹牛,是神跡。
當然,這種說法咱就當傳說聽聽,你非得當真,那就有點玄乎了,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個人從小就機靈懂事,有德有才。
十五歲那年,帝顓頊一眼看上這孩子,把他叫到身邊當助手。
輔佐的是誰?是帝顓頊。
那可是號稱天上地下人神分職第一人,把巫術踢出正道的狠角色。
帝嚳在這人手底下干活兒,能不得鍛煉?
顓頊死后,帝嚳繼位,上任那年他三十歲。
都說創業難,守成更難。
帝嚳不急不躁,選了個好地兒:亳(今河南偃師)做都城。
他上位以后干了幾件大事。
定五正。
啥是五正?按五行設五官。
重為木正,黎為火正,該為金正,修和熙為水正,句龍為土正。
五行齊備,政事分明。
說白了,帝嚳把國家當成農田來治理,五正就是水、火、風、土、金,每一樣都有專人負責。
你說這是不是“現代分工制”的雛形?
處理了大麻煩:共工
共工是誰?不是一般人。
他是當時部落聯盟里最不服管的一位,妥妥的“釘子戶”,脾氣比誰都犟。
傳說他怒撞不周山,把天柱撞斷了,大地往東南歪,雖說聽著像神話,但從中能看出:這人不安分。
他對帝嚳登基非常不滿,干脆起兵造反。
帝嚳也不含糊,立刻讓火正黎帶兵鎮壓。
結果黎打不過,被拉下馬,帝嚳當即斬了他,換上黎的弟弟吳回。
吳回一上陣,雷厲風行,終于平定共工,誅殺之。
這一仗,干凈利落,立威成功。
他不迷信。
帝嚳這人講求實干,不信神神叨叨那一套。
他說:“最好的德行,是廣愛人;最好的政治,是廣利人。”
講白了,政要有仁,行要講信。
他生活也簡樸,穿的是素衣,住的是木屋泥墻,不講排場。
祭天他不馬虎,畢恭畢敬,祈求神明保佑百姓,但該他擔的責任,一點不推。
你說他像不像現代那種“實干型”的清流官員?
他愛民如子。
百姓有病,官府上門看。
缺農具,鄰里互借。
餓肚子,誰家有吃的就拿出來分。
老人安度晚年,小孩有教養,男人有農事,女人有織布。
人不求人,事不脫節。
這才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天子。
商人也得實惠。
有貨能賣出去,沒貨能運進來。
物價公道,供需平衡,沒人哄抬物價,也沒人囤積牟利。
你說這像不像“市通人和”的理想社會?
這種安居樂業的盛世,被后人稱作“最早的太平盛世”。
他懂得用人。
天下第一箭神羿,他看出來是塊好料,立馬任命他為射官,賜彤弓蒿矢。
羿也不負所托,白難一反叛,他提弓上馬,一箭定江山。
咸黑、柞卜兩個擅長音樂的,也被他請來負責樂政,最后創作出《九招》之樂,做出鼓、管、塤、篪等一堆樂器,以樂教化,以樂潤政。
說白了,這人會選人,也會用人。
再說他的家事。
帝嚳有四個老婆。
正妃是有邰氏的姜嫄,生了棄,就是后來的“后稷”,也是周朝祖先。
次妃有娀氏簡狄,生了契,是商朝始祖。
再一個是陳豐氏的慶都,生了放勛,也就是后來的帝堯。
最后一個是娵訾氏的常儀,生了摯。
你看這陣容,一個人能生出仨祖宗,這基因庫,真不是一般人。
他活了一百零五歲,也有說九十三的。
死后葬在濮陽頓丘城南,陵墓至今還有傳說流傳。
有人說他是儒家仁政的榜樣,也有人說他被后人神化了。
但不管真真假假,有一件事沒人否認:他讓亂世歸于平靜,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制度有章可循。
黃帝打天下,顓頊整天地,帝嚳理人心。
他是那個不靠神跡、只靠人心的帝王。
他不在乎人們記不記得他姓甚名誰,只要老百姓活得安穩。
這就是帝嚳。
你認為上古治世傳說對現代社會有何啟示?留言區聊聊
參考資料:
《史記·五帝本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