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個子很矮,誰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人非但不會長個兒,反倒是越來越矮了。
一個民族的高矮有很大一部分跟這個族群的基因有關,但問題就在于,日本人不長個兒,為什么還會越來越矮呢?
“倭”本來就是身材矮小的意思
歷史上,日本被稱為倭國,明朝的時候,他們不斷侵擾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因此又被稱之為倭寇。這個“倭”字就是身材短小的意思。太久遠的歷史沒有數據,可以看一下19世紀的對比,就能知道日本人和中國乃至世界的身高差到底有多少。
根據荷蘭一個數據庫的數據顯示,在19世紀初期,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65cm,對比之下,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這一時期只有155cm,整整矮了10cm之多。
哪怕到了20世紀中前期,日本經過100多年的明治維新發展,民眾的營養有所提高,但是平均身高依舊沒有什么突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侵略中國期間,他們研制的坦克和歐美國家的坦克比起來簡直就是玩具車,就連中國的男性都沒有辦法把身體蜷縮進坦克內部。
等到二戰結束以后,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約在160cm左右,也就是說過去100多年的時間,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大約只增長了5cm,幾乎沒有任何顯著的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人種基因的先天因素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日本人歷史上對身體的虧欠太多太久。
從人種的角度來看,世界上不同的人種有著不一樣的遺傳基因。科學研究也發現,人究竟會長多高,50%~80%的因素是由基因決定的。比如說,一個人的父母個子都很高,大概率他自己的個子也不會很矮。反之,父母個子矮小,他們的子女個頭大概率也不會太高。
將這個面擴大,不同族群之間遺傳基因就發揮了普遍的作用。歐美白種人的身體相對于黃種人就比較高,就是由于攜帶的基因組合影響了身材的發育。
但是請注意,先天因素雖然占比高,對個體來說,后天因素也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如果飲食和營養能夠跟得上,對身高也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日本人在這方面恰恰做的就不夠好。或者更確切一點說,歷史上的日本人普遍處于一種營養不良的狀態。
不吃肉影響了日本人的增高基因
從身體的角度看,決定身高的營養物質包括了蛋白質和各種微量元素。尤其是蛋白質是人體內部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每天蛋白質補充充足的話,就能給骨骼的生長提供充裕的營養。因為蛋白質可以促進骨細胞的分裂和再生,從而也就促進了長骨的生長。
問題恰恰就在于,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狹窄逼仄、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由于歷史上生產力低下,再加上土地貧瘠,糧食產出很低,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又普遍不夠,吃不飽飯,又吃不上肉,怎么可能會長個兒?
這種局面在日本持續了上千年之久,最為嚴重的就在于佛教傳入日本以后,日本全國對于吃素又有了著魔般的癡迷,甚至于歷代天皇都曾公開下令,要求限制肉食,甚至是禁止吃肉。
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在公元5世紀以前的日本社會,由于存在普遍的吃肉習慣,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也達到了163cm左右。從公元6世紀開始,日本人吃肉的習慣被改變,雖然平時日本人還吃魚肉,但是蛋白質明顯比不上牛羊肉和豬肉,因此經過700多年的變化,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縮小到了159cm。到了江戶時代,也就是17世紀到19世紀,日本人的身高更是降低到了155cm左右。
改變習慣,一時也長不高
日本人屬于東亞人種,客觀上的基因原本就對身體長高不利,后天因素又不吃肉,人們的營養普遍跟不上。最終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相傳,那些促進身體長高的基因都被篩除出去了,留下來的都是矮子。換句話說,這是一種逆淘汰的模式。
到了近代社會,美國人用武力打開日本的國門以后,西方文化一步步進入日本社會,日本人的飲食觀念才徹底發生了改變。簡單來說,日本人摒棄了千年以來的素食習慣,開始吃肉。
19世紀,日本大量的學者提出,日本應該全盤西化,哪怕是在飲食習慣上也應該向西方人看齊。在這方面,呼吁聲最大的是福澤諭吉。中國人當然不知道這是誰,但是每個日本人都認識他。日本的1萬元鈔票上印著的就是福澤諭吉的頭像。
福澤諭吉在19世紀末提出,日本人之所以不長個兒,就是由于長期不吃肉引發的營養不良。在福澤諭吉的呼吁之下,日本社會從上至下改變了過去的飲食習慣。但是由于此前虧欠的太多,或者說矮個子的基因已經滲透到了日本人的各個階層,即使拼命吃肉,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讓身體長高。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樣,從19世紀到20世紀中前期,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只增長了大約5cm左右,一直到20世紀中后期,日本人的身高才有所突破。
平均身高長了8cm
二戰以后,日本迅速進入了經濟恢復期,社會各項發展很快,民眾的生活條件從20世紀中后期也迅速改善。日本人延續了自明治維新以來的飲食習慣,不但開始喝牛奶,而且也大量的吃各種肉食,營養跟得上了,日本人的后代身高自然也就慢慢上來了。
數據顯示,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由原來的160cm左右,逐步長高到了170cm左右,增長的幅度在8cm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也正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經濟增長對人體素質的改變也是相當明顯的。
然而,日本人長個子的趨勢并沒有延續下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人的身高似乎又趨于停止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后,調查數據更是顯示,日本人的身高甚至出現了下降。
比如,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最高階段維持在170.9cm,此后再沒有所突破。日本女性的平均身高最高的記錄一直維持在158.1cm,從1994年以來,這一平均水平再沒有所突破。就連日本人也開始疑惑,為什么身體不再長了?此后提出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
先天因素有上限
一種觀點認為,從人種基因的角度看,日本人的身高上限就是170cm,達到這個極限以后,由于基因的限制和影響,接下來就很難有所突破了。
這種情況在任何一個族群中都存在,也就是說,不管一個族群的人身高有多高,都是有一個上限的。當身高增長到一定階段以后,平均身高就會處于一種不再增長的狀態。換句話說,人類的身高沒有辦法突破自身的上限。
二戰結束以后,整個世界的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期,多數國家的平均身高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經過幾十年的長個以后,目前這種趨勢也都處于平緩狀態。如果這種觀點是正確的,那么日本人的上限應該就是170cm左右,而且在短時間內不管怎么補充營養也無法突破。
畢竟基因的改變需要的時間更漫長,而且要有基因出現真正的突破以后才會有所變化。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每個時代的人都看不到基因突變后的結果。
除了先天因素,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日本人的身高之所以停止增長,是因為又受到了一種錯誤觀念的影響。
胎兒在母體內的營養被剝奪了
日本的研究人員此前對1969年到2014年階段出生的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平均身高都有所下降,尤其是那些新生兒時期體重在2500g以下的身高更受影響。
研究人員由此得出一個觀點,那就是新生兒的體重如果較低,長大以后身體就會偏矮。為什么這些新生兒的體重會偏低呢?原來在日本社會普遍流行一種觀念,應該限制孕婦懷孕階段的體重。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觀點,限制孕婦的體重可以有效預防妊娠中毒癥。這種觀點隨后影響了日本孕婦對體重的要求。
如果要限制體重,孕婦勢必就得減少飲食的攝入,自身的營養被剝奪,體內胎兒的營養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供應。所以現在有日本的研究人員就猜測,正是這樣一種觀念,使得胎兒還在母體內,營養就被剝奪了。
截止到目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與30年前相比,確實下降了0.1cm不管是不是因為上述原因造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過去30年日本人的身高非但沒有增長,確實又出現了下降。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這種趨勢還會持續。
結語
很多日本研究人員比較悲觀,他們普遍認為,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在基因層面已經達到了上限,不管采取怎樣的措施,日本人都很難突破這個上限了。
甚至還有更悲觀的研究。2019年的時候,有日本研究人員對19萬名日本人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能夠促使身體長高的突變基因普遍遭到了淘汰。
換句話說,在日本人的基因中,目前留存下來的普遍又是那些矮個子基因。如果不存在使身體長高的突變基因,那么對未來的日本人來說,他們想要再長個兒,面臨的情況就更加不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