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壯捧著獎杯哽咽不止。
500萬獎金砸向這個前斯諾克邊緣球員。,他曾在英國賽場為幾百英鎊獎金發愁。
2008年,14歲的牛壯帶著臺球夢北漂。2012年拿到斯諾克外卡時,他以為摸到了職業門檻。
在英國的五年,他住過地下室,啃過冷三明治。巡回賽64強常客的身份,換不來房租和練球費。2019年,他帶著滿身傷病和欠債回到國內。
轉打中八的決定遭同行質疑。馬叔說中八需要完全不同的節奏,曹宇鵬說準度要求更苛刻。
牛壯卻在2022年首次參賽就打進八強。今年天津分站賽,他擊敗老對手曹宇鵬拿下首冠。總決賽面對23歲的張泰藝,他上半場就轟出16-9的碾壓比分。
23-11的最終比分,定格了他職業生涯最大突破。
有球迷說中八是斯諾克失意者的退路。這種說法讓圈內人皺眉。
張泰藝的準度讓裁判都忍不住多看兩眼,楊紹杰的桿法曾讓歐洲球員驚嘆。
中八的袋口比斯諾克小3毫米,沖球規則更考驗策略。牛壯奪冠后坦言,每天練球10小時的日子沒變,變的是賽事平臺。
對比趙心童世錦賽冠軍的獎金,中八確實更慷慨。但斯諾克的全球積分體系,仍是職業球員的夢想標尺。
張安達能去芬蘭打表演賽,丁俊暉的商業價值橫跨十年。這些是獎金數字外的隱形財富。
牛壯的選擇,讓更多旅英球員陷入沉思。
中式八球近年像坐上火箭。96個國家的選手參賽,800人規模創紀錄。
21天1781場比賽,高密度對抗錘煉球員。
500萬冠軍、200萬亞軍的獎金結構,吸引著全球目光。加里威爾遜來了,趙劍波也在考慮雙線作戰。但硬幣總有兩面。
斯諾克的紳士文化扎根百年,中八的國際認證還在爬坡。當牛壯在頒獎典禮用中文發表感言時,外籍選手的表情耐人尋味。如何讓中八規則真正被世界接受,是比獎金更重要的課題。
我個人認為,牛壯的轉型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他證明了中式臺球的商業潛力,也暴露了職業選擇的現實壓力。當夢想在異國他鄉難以維系,轉身擁抱本土賽事,不該被簡單定義為"退而求其次"。
那些留在斯諾克賽場的球員,何嘗不是在為另一種可能堅持?競技體育的魅力,本就在于不同賽道上的熱血奔赴。
至于獎金高低、影響力大小,或許留給時間作答更好。
每個認真對待臺球的人,都值得尊重。
夢想與現實的平衡,從來都不是一道單選題。
關注網易號,看更多臺球選手的逐夢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