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界,獎金數額往往是衡量一項賽事影響力與運動員價值的重要標尺。近期,中式八球國際大師賽全球總決賽落下帷幕,牛壯以 23-11 擊敗張泰藝,捧起冠軍獎杯的同時,將高達 500 萬元的獎金收入囊中。這一消息瞬間點燃了體育圈,更讓斯諾克領域的從業者和球迷陷入沉思。
上個月,趙心童在斯諾克世錦賽登頂,這本是中國斯諾克的高光時刻,可當獎金數額曝光,卻讓人五味雜陳。趙心童斬獲的 50 萬英鎊獎金,折合人民幣約 483 萬,竟低于中式八球這一國內賽事的冠軍獎金。要知道,斯諾克世錦賽堪稱斯諾克領域的皇冠明珠,歷史悠久、聲名遠揚,而中式八球國際大師賽全球總決賽雖冠以 “國際” 之名,卻基本以中國球員參賽為主,賽事也多在中國舉辦。如此對比,著實讓人意外。
更令人咋舌的是,由于斯諾克世錦賽在英國舉辦,當地高額稅率以及主辦部門抽成等因素,讓趙心童實際到手收入僅有 230 萬左右。反觀牛壯,得益于國內相對較低的稅率,預估到手收入可達 400 萬上下。2025 年尚未過半,牛壯已憑借此役大概率鎖定今年中國臺球選手單項賽事最高收入者的寶座,只因斯諾克賽事獎金難望其項背。
盡管牛壯收獲豐厚獎金,但在影響力與未來商業收入方面,與趙心童仍有較大差距。趙心童在國際斯諾克舞臺的卓越表現,使其積累了大量粉絲與商業資源,這是牛壯短期內難以企及的。不過,這并不影響球迷對臺球領域獎金格局的反思。在斯諾克界,像趙心童這樣站在金字塔尖的選手屈指可數,對絕大多數斯諾克球員而言,比賽獎金是主要收入來源。如今中式八球賽事獎金如此誘人,難免讓人猜測:是否會有斯諾克選手因經濟利益轉投中式八球?
事實上,牛壯本人就是 “轉行” 成功的范例。2012 年,牛壯在 APTC 宜興站一鳴驚人,接連戰勝斯圖亞特?賓漢姆、馬克?金等斯諾克頂尖高手闖入 16 強,并獲得成都斯諾克國際錦標賽外卡。但在后續職業斯諾克比賽中,成績漸趨平淡,最終轉戰中式八球。令人驚嘆的是,2023 年他首次參加中式八球國際大師賽便打入八強,足以證明有斯諾克基礎的球員適應中式八球并非難事。
回顧 2024 年中式八球領域的獎金王楚秉杰,其憑借 1062 萬人民幣的獎金笑傲群雄。若將這一成績放到斯諾克世界,除了去年斬獲沙特大師賽 50 萬英鎊獎金的小特,無人能與之抗衡,就連實力強勁的凱倫?威爾遜也難以望其項背。若再考慮稅收因素,球員實際到手收入對比或許更加驚人。
中式八球賽事獎金的異軍突起,為臺球領域帶來了新的思考。是斯諾克賽事獎金體系亟待變革,以留住人才、提升賽事吸引力?還是中式八球將憑借高額獎金吸引更多球員轉型,從而改變臺球運動格局?這不僅關乎球員個人的職業選擇,更影響著兩項運動未來的發展走向。廣大球迷朋友們,你們認為斯諾克該如何應對這場 “獎金危機”?又是否看好更多斯諾克選手投身中式八球?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觀眾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