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注意!
19日起暴雨高溫又要“組團搞事”了!清遠韶關等地大雨滂沱,局部暴雨大暴雨來襲。粵東雷州半島卻被高溫籠罩,32到35℃熱得人發懵。
一邊大雨傾盆一邊悶熱似蒸籠,這天氣簡直太反常。
走在大街上,暴雨區的人趟水前行,高溫區的人汗流浹背。茂名陽江相對濕度超85%,空氣里全是水汽,體感溫度直逼40℃。
這樣的“濕熱雙拼”模式,廣東人真是苦不堪言。
可別小看這天氣,背后藏著三重風險呢!
韶關清遠山區前期雨水多,土壤飽和,新一輪降雨易引發滑坡山洪。2022年“龍舟水”的教訓還在眼前,凌晨夜雨尤其要警惕。
廣州佛山等城市也不省心,短時強降雨可能讓馬路變河道。
2018年“艾云尼”讓廣州地鐵停運,城市排水系統面臨大考。中小河流的威脅更隱蔽,北江西江支流可能水位猛漲。
清遠英德曾一夜漲水8米,這種“悶聲發大水”最容易讓人放松警惕。為啥今年天氣這么怪?全球氣候變化在搞鬼呢!
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近十年廣東暴雨日數年均多1.8天,極端降水也在增多。粵東高溫是副熱帶高壓異常增強所致,2023年控制華南天數比常年多15天。
這樣的氣候背景下,極端天氣只會越來越頻繁。面對“上蒸下煮”的日子,咱們得有應對辦法。
除濕就用空調除濕模式,搭配風扇,效率能提升40%。衣柜里放“氯化鈣吸濕盒”,變色指示比竹炭更直觀,潮氣跑光光。
濕熱天容易“隱性脫水”,喝水記得加電解質,別等口渴才喝。
駕車遇到積水,記住“30厘米法則”,超過輪胎1/3就別硬闖。
地鐵出行帶個應急包,折疊雨衣、防水袋、便攜拖鞋,有備無患。
穿衣也有講究,輕便沖鋒衣、橡膠短靴、速干衣褲,雨天出行不發愁。“落雨不怕熱,就怕積水沒過腳”,老一輩的提醒得記牢。
可這天氣啥時候是個頭?
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氣候異常面前,咱們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防范。
政府部門更得加強預警,完善排水系統,守護百姓安全。過去幾年極端天氣頻發,每次都給咱們敲響警鐘。
氣候變化不是遙遠的事,就發生在咱們身邊。
保護好環境,或許能讓未來的極端天氣少一些。當然,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把應對措施落實到位。
家里的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尤其要注意防暑防潮防意外。你家那邊開始囤除濕袋了嗎?
評論區聊聊應對妙招。
天氣變化快,記得隨時關注“廣東天氣”官方信息。
最后提醒大家,遇到危險別硬抗,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希望這場“濕熱雙拼”早點過去,讓廣東人舒口氣。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還得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