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說:“新農合只是給有錢或者不是很窮的人的福利,對真正的窮人來說,反而是很大的負擔?!??
相信大伙只要是農村出來的人都聽說過新農合。
所謂的新農合,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說人話就是跟上班你們單位給你買的五險一金是一個性質的東西,是中國政府為農村居民提供的一種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但跟單位買的社保又有點不一樣,社保里的醫療保險金是每年累積在醫??ɡ锏?。新農合更像是給車買的交強險,一年一繳,保費不保留。從2003年最開始的每年10塊錢一年,到2025年現在的400塊錢一年。
這兩年卻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斷繳新農合,根據網上官方統計數據,2024年比前一年繳納數少了5%。網上也出現很多攻擊醫保、攻擊養老保險和新農合的人,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有的人煞有介事的根據這5%的數據倒推說有4000萬農民斷繳。
首先這數字是不準確的,因為隨著城鎮化持續增長,一部分農民進城了,農民少了,繳納數自然就少了。
其次農村的有部分農戶斷繳這樣的事也是有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交不起,有的人說是不想交。這兩個原因對嗎?也對。
中國的農村其實很割裂,也不光中國的農村割裂,城市它也割裂。
網上不是有個段子嗎?互聯網上人手法拉利,個個年入百萬,其實呢,現實中口袋里1000塊錢都沒有。
大家網上看到的農村,鳥語花香、炊煙淼淼,各地書記帶貨,年輕人外出打工,掙錢回家建別墅,討媳婦,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
其實呢,農村還有很多的困難家庭。有些家里沒有年輕勞動力的、勞動力身體有恙的或者智力有點缺陷的,這樣的家庭在每個村里總能找到那么幾戶。
他們一家人就指望地里那幾千塊錢的收成過活,三四五口人,孩子還小,老人又老,一戶交醫保的話整整要2000塊啊。平常地里種點莊稼還要農藥化肥,孩子們讀書還要買點衣服和學習用品,年底交了醫保,過年都沒法過,其實很多的也一次性拿不出這筆錢來。交不了就是交不了,這個時候說什么不繳醫保萬一生病花更多的錢純粹就是扯淡,當下都快活不下去了誰還管以后。
我們網上看到有些視頻,來不來說自己父母退休幾千上萬的退休金,以為所有老人都一樣。其實在農村的老人一個月100多塊錢的養老金,他們要用這錢解決自己一個月的吃喝拉撒,更別說大多數的老人本身多多少少都會有基礎病。對于年輕人一個月幾千塊錢工資,400塊錢不算什么,對于沒有其他收入的老人來說,拿出幾個月的養老金算是一筆很沉重的負擔了。對于有些人說的,過年過節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少紅包的,拜托,你們家不在這個討論范圍里好吧。
大家會說子女贍養?別天真了,在農村只要爸媽窮苦,孩子們大多也都一輩子窮苦,這是基因遺傳,能變異的是少數。
大家都緊巴巴的過日子,大多數子女家庭能供養爹媽吃和住就不錯了,也僅此而已,還有個別教養不好的家庭,連父母都吃住兄弟姊妹們都互相推諉,就更別提看病了。
一旦生大病根本治不起,青壯年生大病了治一治還有好多希望,哪怕治不起,抱著希望也要治一治,可老人病了呢?哪怕治好了也沒幾年活頭。
老人們就算有個什么小病,比如要花個大幾千的,說是報銷比例百分之五六十、七八十,但是設置了起付線。這玩意我也沒搞明白,為啥要設置個所謂的起付線?自費藥必須住院,還要轉院之類一大堆手續,最終是報銷不了多少,也就是相當于把近幾年的保費拿回來了而已。真正起作用的是花費幾萬元以上的大病,差不多能報銷一半以上。但也就意味著老人們自己要承擔好幾萬。
當生活重擔重到全家都苦哈哈的僅僅能吃飽穿暖勉強活著的時候,生命走到暮年的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就會顧及不過來了。這個時候別說交醫保了,哪怕新農合免費全覆蓋,該治不起的還是治不起。
有人說不是貧困戶或建檔戶嗎?開什么國際玩笑?中國6億人家庭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中國能有6億貧困戶和低保戶嗎?
就算貧困戶治病報銷比例高,但還是要自己承擔一部分的,哪怕再少,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很多人都會以為農村人寧愿打牌一天輸幾百,一天抽一包20塊錢的煙也不愿繳新農合醫保。這種想法不能說是完整錯誤,但基本上也是不正確的。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國家是要求全面覆蓋,基層負責醫保的干部們每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挨家挨戶的催收繳費,都是下了任務的。
在這種天天持續不斷被干部們宣講、解讀和“騷擾”攻勢下,現在在農村有錢不愿繳的情況基本很少碰到了。
基于以上情況,你們知道為什么新農合覆蓋的是最高危的最廣大的人群,實際報銷開支卻比城市職工醫療低得多的根本原因嗎?
首先要明確一點,醫保制度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是當前的醫療發展過于激進和脫節,導致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消費的醫療服務是正常商品還是奢侈品。
交新農合的目的,是保障大額度、多頻次的直接醫療支出,但這里的重點是:直接支出,也就是不包含間接衍生醫療成本。
有哪些衍生醫療成本(首先排除有公務員家庭和雙職工家庭):1、無社保的中老年體力勞動者覺得上醫院會影響工資。
2、 獨居的中老年人覺得上醫院交通不便還要找親戚照顧。
3、年輕的在校學生。這個群體的醫療就是純搞笑,除了意外險能有用,無論是在校體檢,還是自己有疾病進行治療都是純應付。
上面三個情況,基本就是能買新農合的參保人里有斷繳考量的一個大概情況,他們的核心利益根本不是保險的這幾百上千塊錢,而是去不去醫院。所以人這么多,報銷支出這么低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人不到絕路根本不去醫院。
1、新農合的參保率如今已處于高位,甚至遠超實際的醫療購買需求。從醫保支出額度嚴重失衡的狀況,便能清晰察覺這一點。
2、真正維系新農合價值與價格穩定的,是那些醫療需求較低卻仍正常參保的群體。這與職工醫療群體并無關聯,無需牽強附會。
3、隨著老年人群體逐漸退場,高昂且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 icu 診療以及高價用藥方案,這兩大 “痛點”,將廣泛波及各個家庭,尤其是那些對醫療消費缺乏清晰認知的家庭。由此可見,新農合面臨著顯著的漲價壓力。這很可能就是今年以來政府補貼漲幅高于個人繳費漲幅的根源所在,預計未來這種態勢還將持續。
4、年輕人應多抽時間學習家庭醫療與急救常識。掌握這些知識,不僅能在突發狀況時為家庭提供有效支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猝死風險。以國內常規微創手術為例,其費用一般在 5000 元左右,基層醫生對此類手術操作較為嫻熟,適用病癥廣泛。特殊手術費用高昂,但大多有替代方案。遇到單次診療費用過高的情況,先審視方案合理性,拿不準時可咨詢 AI,盡量避免盲目在百度搜索。
5、醫院的非常規手術醫療成本高昂,且未來還會持續攀升。人們可以通過學習知識節省醫療開支,或積累財富降低對基礎保險的依賴,但切勿以健康為賭注來省錢。若無力承擔醫療衍生成本,確診小病或慢性病后,可選擇網購藥品,將資金預留用于重大手術。要相信工業與快遞發達的國情,能讓仿制藥價格親民。因此,深入了解血管疾病、內臟健康監測等關鍵知識,才是保障健康的重要 “保險”。
最后再強調一下:
新農合是一個底層掙扎的機會,請謹慎使用。不是福報,不要不切實際的消耗這個有限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