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鄉注意了,這天氣跟翻書似的,眼下正是農忙關鍵時候。
5月17號受冷空氣影響,全省刮起5 - 6級西北風,陣風7 - 8級,莊稼得防倒伏。
18號風向轉偏南風,風力4 - 5級,雖說風勢弱了,可氣溫要起變化。今天全省氣溫降了,北部22度、南部25度,半島地區不到20度,春播作物得留意防寒。更得警惕的是,19 - 21號前后高溫要來了,20號北部可能飆到41度,南部也有36度。
這么高的氣溫,地里的小麥、玉米苗可遭罪,得趕緊想想降溫保墑的法子。未來5天沒啥有效降雨,高溫天里土地容易旱,灌溉設備該提前檢修了。23號前后又有大范圍降雨,不過降雨量到底有多大,現在還不太確定。
ECMWF模式說降雨強度可能大,部分地區有暴雨,還可能帶雷電、短時大風。
這強對流天氣對莊稼威脅不小,大棚得加固,田里排水渠得提前疏通。GFS模式預測降雨相對弱,多是小到中雨,強對流范圍和強度也小些。
雖說倆模式預測有差異,但天氣大風、降溫、高溫、降雨交替,咱得做好多手準備。
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潮的土辦法,確實是多年攢的經驗,不能丟。不過現在有氣象數據參考,咱可以把土辦法和科學措施結合起來,更保險。
比如高溫來前,給作物葉面噴點水,既能降溫又能補點水分,老辦法新用。要是遇到暴雨,排水不及時容易澇,除了挖排水溝,還能參考農技站的防澇技術。
不同地區情況也不一樣,像魯北地區高溫厲害,得重點給果樹、蔬菜搭防曬網。魯南這邊要是暴雨多,低洼地塊得多檢查,別讓雨水泡了根,影響作物生長。我個人覺得,這段時間得多關注天氣預報,不同渠道的都看看,心里才有數。
現在好多農民兄弟可能犯難,這么多變的天氣,到底從哪兒下手呢?其實很簡單,這兩天先趁著沒雨,把灌溉設備修好,儲備點防旱防澇的物資。高溫來臨時,早上傍晚給地里澆水,別在大中午澆,免得傷了作物根系。
要是擔心強對流天氣,趕緊把大棚支架加固,露天的莊稼能捆扎的捆扎一下。村里要是有農技員,抓緊聯系問問,針對不同作物有啥具體的應對措施。
咱種地靠天吃飯,但也得主動應對,把天氣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次天氣變化快,關鍵是跟著農時節奏走,該防旱時防旱,該排澇時排澇。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眼下每一步都得踩準,秋天才能有個好收成。具體到每個地塊、每種作物,可能還有不同的細節要注意,大家得多交流。
比如你家種的玉米咋抗高溫,他家的大棚咋防暴雨,評論區說說各自的招兒。最后再提醒一遍,這兩天抓緊做準備,別等天氣來了再著急,時間可不等人。記住,提前行動才是硬道理,把該做的防護措施做到位,心里才踏實。
關注后續天氣變化,咱們一起盯著農時,把地種好,盼個豐收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