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兒在男子50米蝶泳決賽中劈波斬浪,勇奪冠軍。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孟菲/文 賴犁/圖)5月18日晚,深圳灣體育中心游泳館泳池內碧波激蕩,2025全國游泳冠軍賽第二個比賽日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作為東道主選手,21歲的深圳籍運動員陳俊兒在男子50米蝶泳決賽中以23秒41率先觸壁,奪得該項目冠軍,引發全場歡呼。
這位土生土長的“深二代”,從7歲被教練選中,到亞運會破亞洲紀錄、再到巴黎奧運會上助中國隊創歷史,他的成長軌跡正是深圳競技體育蓬勃發展的縮影。而在深圳,像陳俊兒這樣的“深二代”體育健兒還有很多。他們在各自的競技舞臺上發光發亮,以獨有的鋒芒,共同勾勒出一幅“深圳制造”的體育明星圖譜。
陳俊兒:蝶泳賽道上的“深圳速度”
2004年出生于深圳的陳俊兒,7歲時因身高臂長的先天優勢被教練從校園泳池中一眼相中。教練回憶:“當時他像條靈活的魚,水感極佳,但更打動我的是他的專注力。”9歲進入當時的深圳市體工大隊后,陳俊兒主攻自由泳,卻在2020年遭遇肩傷低谷。面對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他毅然轉項蝶泳,這段轉型被教練形容為“從零開始的冒險”。蝶泳對核心力量和節奏感要求極高,陳俊兒當時每天加練兩小時陸上蝶泳分解動作,肩膀貼著肌貼也咬牙完成。
2021年全運會男子200米蝶泳決賽中,陳俊兒以1分54秒61斬獲金牌,刷新“快速泳衣時代”后的全國紀錄,彼時他年僅17歲。此后三年,他如開閘洪流般席卷國內外賽場:2023年全國游泳冠軍賽以1分53秒02再破全國紀錄,亞運會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中與隊友以3分10秒88打破塵封七年的亞洲紀錄,成都大運會連破兩項接力賽會紀錄。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賽中,他與隊友合作,在預賽中以3分11秒62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晉級決賽,雖然最終未能獲得獎牌,但這是中國隊首次晉級該項目的奧運決賽,改寫了中國游泳接力的歷史。
拿下本屆游泳冠軍賽首個冠軍后,陳俊兒表示:“能夠在家門口比賽讓我心態很穩,這個場館我也非常熟悉。今年這里還將舉行十五運會,希望到時我也能在家人面前取得佳績!”
趙心童:斯諾克賽場上的“深圳奇跡”
今年站上世界斯諾克舞臺最高領獎臺的趙心童,用近20年的堅持詮釋了深圳體育的韌性。7歲接觸斯諾克,10歲擁有專屬球桌,13歲專攻臺球,父母的支持與深圳開放包容的體育氛圍,讓這位“深二代”少年成為首位獲得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的亞洲選手。
“無論走到哪里深圳都是我的家,這里的寬容、多元化與國際化造就了我,相信也將繼續成為我前行的底氣。”趙心童這樣說道,他的媽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生在深圳,并成長生活于此,是童童的幸運。”
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斯諾克世錦賽上,趙心童以業余球員身份從資格賽打起,連克強敵,最終擊敗三屆冠軍馬克·威廉姆斯舉起冠軍獎杯,打破了英倫三島選手多年來對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的壟斷。他的成功不僅填補了中國斯諾克的空白,更印證了深圳體育“敢闖敢試”的基因——正如他在賽后采訪中所說:“深圳教會我,只要不放棄,就能在逆境中重生。”
王欣瑜:網球場上的“深圳金花”
王欣瑜的網球人生始于深圳筆架山下的一方瀝青球場。這個體育世家的女兒,4歲半便握著迷你球拍揮出人生第一擊。父親王鵬是前中國網球隊教練,用“快樂網球”理念為她啟蒙:將枯燥訓練化為追逐氣球、擊打紙箱的趣味游戲,讓技術悄然扎根。童年訓練間隙,她總和小伙伴沖進報刊亭買漫畫書,辣條成了訓練后最期待的“戰利品”。這份寓教于樂的堅持,讓12歲前未參加過正式比賽的她,早已埋下職業的種子。
2018年,王欣瑜與王曦雨搭檔獲得溫網青少年女雙冠軍,成為第一對奪得大滿貫青少年女雙冠軍的中國組合。2022年,王欣瑜獲得ITF拉比斯巴爾丹波達100K女單冠軍;同年又獲ITF東京W60賽女單冠軍;2023年,王欣瑜和謝淑薇搭檔獲法網女雙冠軍;2024年,王欣瑜搭檔張之臻獲巴黎奧運會網球混合雙打亞軍。在接受采訪時王欣瑜多次表達:“我常年征戰賽場,回到深圳的時間很少,但我每次都十分珍惜與享受。深圳的氣質跟我所追求的很符合,自由、朝氣、獨立、有韌勁。回到深圳就是充電,給予我在外拼搏的力量。”目前,王欣瑜正在羅蘭加洛斯征戰2025年法網比賽,除單打外,她還將與鄭賽賽在雙打賽場上“雙線作戰”。
王柳懿王芊懿:花游場上的“深圳姐妹花”
“花游姐妹花”王柳懿、王芊懿的故事始于2005年,8歲的王柳懿被深圳花游教練胡良慧一眼選中,次年妹妹王芊懿追隨姐姐進入花游隊。“兩人第一次同步訓練時,妹妹夠不到池邊,姐姐就托著她的腰完成動作。”教練回憶起這對“姐妹花”的初印象,“別人練10遍的動作,她們會加練20遍,直到鏡面般整齊。”
在深圳體校的科學訓練體系下,姐妹倆迅速成長起來。12歲入選省隊,13歲時奪得省運會花游雙人金牌。2020東京奧運會,王芊懿在花樣游泳團體自由自選決賽中獲得銀牌。2022年,姐妹聯手奪得世錦賽花樣游泳雙人技術自選及自由自選冠軍。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兩人以完美表現,助力中國隊拿下集體冠軍及雙人冠軍兩枚奧運金牌,在實現中國花游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的同時,也圓了姐妹倆一同站上奧運領獎臺的夢。王柳懿說:“無論登上多高的領獎臺,我們都不忘初心。是深圳托舉我們,讓我們走向更高的競技舞臺。當我們面對傷病、成績低谷時,也是深圳支撐我們繼續前進。為國爭光、為深圳添彩,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也希望我們能夠發揮好榜樣作用,激勵更多有志向的深圳人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深二代”健兒:將續寫更多輝煌
除了以上光芒閃耀的體育明星們,還有眾多“深二代”健兒們在各自的領域里默默耕耘、奮力拼搏著。
今年年僅12歲的小輪車選手劉浩冉,5歲時接觸小輪車運動,6歲正式學習。去年,他首次代表國家隊出戰,就在“FISE極限運動世界巡回賽·上海站”自由式小輪車男子青少組公園賽上奪冠。目前,劉浩冉正在積極備戰全運會,期待在“家門口”為廣東省奪得佳績。
還有攀巖運動員張悅彤,2003年出生的她,4歲開始攀巖,成長迅速,多次創下廣東省年齡最小的專業組冠軍紀錄。11歲入選國家隊,成為國家集訓隊里年紀最小的一員。在杭州亞運會上獲得女子個人兩項全能賽銅牌,并代表中國出征巴黎奧運會……
這樣的名字還有很多,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深二代”健兒從深圳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各個體育項目領域展露風采,為深圳體育續寫更多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