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劉苓苓(右)在物流基地和工作人員交流。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6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劉苓苓(左二)在物流基地查看快遞件。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5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劉苓苓在物流基地查看快遞件。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5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劉苓苓(右)查看無人配送車內的快遞件。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5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劉苓苓在辦公室內工作。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6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劉苓苓(中)在客服部門查看。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6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紀長振(前)在接聽電話。今年29歲的紀長振患有二級腿部殘疾,2022年,他應聘來到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擔任客服部工作人員。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5日,徐以炳(左)在整理快遞件。今年60歲的徐以炳患有三級腿部殘疾,2025年,他在“圓夢家園”助殘驛站實現就業。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5日,徐以炳在整理快遞件。今年60歲的徐以炳患有三級腿部殘疾,2025年,他在“圓夢家園”助殘驛站實現就業。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5月16日,在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孫世軍在物流基地處理快遞件。今年43歲的孫世軍患有二級精神殘疾,2008年,他在劉苓苓的幫助下成為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一名快遞員。
今年56歲的劉苓苓是安徽省阜陽市人。19歲時,一場車禍導致她右膝以下粉碎性骨折,被定為四級傷殘,永遠失去了奔跑能力。經多次手術,依然留下后遺癥,劉苓苓至今走路仍受影響。
2002年,劉苓苓和丈夫投身快遞行業,從創辦一家快遞網點起步,用自己的勤勞讓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劉苓苓已是圓通速遞的一級代理公司——阜陽市圓順通物流有限公司的法人、總經理。創業時不到20平方米的小倉庫,已發展為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物流基地,每天快遞量達到20萬單左右。
劉苓苓多年來一直投身助殘工作。創業以來,她幫助多名殘疾人在公司客服、快遞員等崗位實現就業,目前公司共有9名殘疾人在崗就業。同時,公司還開設多家“圓夢家園”助殘驛站,通過加盟的方式,為當地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劉苓苓說:“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傘,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到更多的殘疾人。”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