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陳鵬(左二)亮碼進入小區。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5月14日11時45分,江蘇南京建鄴區云璽灣小區門口,外賣員陳鵬快步走向閘機,掃碼、亮碼,從進小區到送餐入戶只用了4分鐘。
陳鵬掃的碼叫做“寧新碼”。今年起,南京市社工部門針對新就業群體探索開通“線上門禁”模式, 外賣員首次進某個小區,通過微信掃碼跳轉到“南京的我”小程序,登錄輸入姓名、身份證,人臉識別確認后,平臺實時數據就會顯示訂單配送等信息,物業人員看到后實現精準放行。“第二次再來同一個小區,微信掃碼就能‘秒進’。”陳鵬說。
“別小看這省出來的一點點時間。”在陳鵬看來,外賣員是一個“按秒論”的職業,騎手們都有同時接六七單的經歷。每單慢一點,“尾單”客戶的體驗就會很糟糕。對自己而言,一旦派送超時不僅意味著潛在的差評風險,還可能影響騎手評級,對收入會產生不小影響。
“寧新碼”針對解決的正是外賣員進入小區的“最后100米”問題。
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兩新”工委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胡雷介紹說,“寧新碼”打通了各外賣平臺企業的API信息接口,外賣員當前是否在職、在相應小區是否有配送訂單等信息是判斷其能否進入小區的必要條件。“我們先在建鄴區、玄武區開展試點,3月24日起正式在全市推廣,目前已經在3000多個小區、樓宇等各類區域應用。”
一位外賣員正在掃“寧新碼”。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寧新碼”好不好用,物業和外賣員愿不愿意用,建鄴區雙閘街道新亭社區治理中心主任秦麗在試點落地前心里也沒有底。
云璽灣小區物業項目經理葉建祥介紹,該小區外賣員的日均出入量達百余人次,紙質記錄已經跟不上精細化管理的需求,他們原本就對線上管理平臺有所期待,“使用‘寧新碼’后,在保障業主更安全的同時,還節省了我們建設平臺的開支。”
第一次掃“寧新碼”時,陳鵬曾擔心個人的信息安全問題。為做好解釋工作,雙閘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還分組在各小區門口“蹲點”宣傳。秦麗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平臺是市里打造的,大家放心使用!”后來,他們還在各小區張貼“居民告知書”,幫助更多居民、外賣員增進了解。
“南京對我們外賣員很友好,去年‘寧小蜂驛站’為大家津津樂道,今年又有了‘寧新碼’。”陳鵬說,遍布全市各大商圈、小區的“寧小蜂驛站”,為他們提供了歇腳處和換電站,里面配備有空調、飲水機、微波爐、應急藥品等,這讓他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南京溫度”。
胡雷表示,未來,“寧新碼”將不只是“線上門禁”,“寧新碼”頁面有望展示相關小區的簡易平面圖,標記出樓棟位置,解決外賣員進入小區“找樓難”的問題;此外,還將設置新就業群體的政策導覽入口,把“政策找人”落到實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