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戰略穩步推進的當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逐漸成為基層醫療保障體系的關鍵一環。2025年5月19日是世界第15個“世界家庭醫生日”,主題為“簽約有感 健康可及”。江蘇1.6萬個家庭醫生團隊,正用專業與溫度,在社區織就一張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護網。他們的故事里,既有對“三高”、肥胖等慢性病的科學攻堅,也有對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等勞動者的關懷,更有對“一老一小”的溫情守護,甚至在解決年輕人的健康焦慮時,開辟出一條醫患共成長的新路徑。
體衛合力,為居民定制“減肥處方”
“我每天都擼鐵,怎么還是瘦不下來啊?”38歲的陳先生,體重接近200斤,空腹血糖已經超標,血壓也不低,當他看到自己的“努力”始終沒有效果時,他慌了神。“聽國家的,去體重門診看看。”
南京市秦淮區大光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體重管理門診主治中醫師尹媛媛聽完陳先生的訴求,并沒有急著提供鍛煉方案,而是細細詢問了他的日常習慣。陳先生雖然健身,卻存在明顯誤區。“他有氧做得少,抗阻做得多,只會變成‘強壯的胖子’。”尹媛媛直言。此外,由于陳先生需要長期上夜班,作息飲食都不規律,平時飲食量極大,愛吃面食,晚上還經常加餐。這些習慣都成為他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針對這些問題,尹媛媛為他量身定制了個性化運動處方。“我建議他增加有氧運動,像慢跑、游泳這類運動,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幫助消耗熱量。同時,也幫他調整了飲食方案。”隨著方案的逐步見效,陳先生主動和尹媛媛簽約了家庭醫生。“這種被管起來的感覺還蠻好,我的血糖血壓也靠尹醫生了。”陳先生笑著告訴記者。
其實,肥胖這件事,往往不是單一因素導致,它帶來的問題,也是多種多樣。針對這類問題,南京市鼓樓區幕府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鳳拿出了“體衛融合”的組合拳:中心打造的健康體重管理門診(HWMC),由營養師、運動處方師、健康管理師、中醫師組成多學科團隊,定制“智能評估+科學處方+全程管理+智能支持”方案。
在幕府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管是肥胖還是“三高”人群,都獲得了全周期、多維度的科學健康減重服務。參與運動干預的高血壓患者平均血壓下降10-15mmHg,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1.5—2.0mmol/L,62%參與運動干預的慢性病患者報告其生活質量有所改善,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態顯著提升。
拓展服務邊界,關愛城市的“守護者”
家庭醫生的服務范圍不斷拓展,如今已覆蓋到環衛工人、建筑工地工人等勞動者。在徐州市,家庭醫生們正用實際行動,為這一群體的健康撐起“保護傘”。
“我們和環衛工人簽約后,免費提供一個收費包,原本80元的費用全免。”徐州市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鄭揚告訴記者。“免費體檢,免費管理慢性病,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50歲的周大爺血壓高了五六年,但他覺得自己平時工作運動量大,不用格外擔心。可最近頭暈得有些厲害,借著簽約,他決定找鄭揚看一看。
測完血壓,周大爺聽見高壓170mmHg,低壓100mmHg的數據覺得沒什么,鄭揚已經有些著急了。看到鄭揚嚴肅的樣子,倔強的周大爺終于接受了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的方案。
在飲食上,周大爺還聽從建議,放棄高油高鹽的油條、辣湯,將早餐改為包子、稀飯。一年多的時間,周大爺的血壓逐步穩定,他頭暈的癥狀也減輕了。“他特別開心,還叫親戚朋友來我們這兒簽約。”鄭揚說道。
而徐州市琵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辦主任楊婷則帶領團隊為建筑工地工人提供簽約服務。“從2020年開始,我們已經簽約好幾千名工人。幫他們篩查、管控基礎病。”楊婷說。
在簽約服務中,楊婷團隊發現了一名患有哮喘的工人。“咳了幾年了,以為是工地上的灰嗆的,沒太在意。”秦大哥告訴記者。楊婷回憶,當時是體檢醫生聽診時發現聲音不對,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哮喘。哮喘嚴重發作時,可能有生命危險。家庭醫生團隊為秦大哥制定了治療方案,有時他工作忙,家庭醫生會把藥送到工地,交到他的手上,以免耽擱治療。
“建筑工人常年漂泊。對健康知識了解少,我們多管一點,他們的健康就多一份保障。”楊婷說。不管是環衛工人,還是建筑工人,他們用自己雙手守護著城市,而家庭醫生用醫療技能,守護著他們。
照亮幼兒成長路,溫暖每一個家庭
寶寶的出生,會給一個家庭帶來無盡的喜悅,但隨之而來的各種健康煩惱也令新手家長們頭疼。在南京市建鄴區南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這樣一位“白媽媽”她不僅能解決寶寶的健康問題,還能撫平家長的焦慮情緒,她就是兒科主任醫師白凌軍。
“一年下來,跟我簽約家庭醫生的寶寶有四百多個。”白凌軍告訴記者。給寶寶簽約,其實是和整個家庭建立連接。孩子的健康問題,需要家長的重視。十歲的萌萌,一直有咳嗽的毛病,家長一直選擇做霧化緩解。白凌軍觀察發現,萌萌可能是哮喘,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影響終身健康。“就是普通咳嗽,怎么可能是哮喘這種病。”家長難以接受這個答案,選擇了回避。
白凌軍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溝通,讓家長全面了解哮喘這一疾病。最終萌萌經過規范治療,病情逐漸穩定。“預后好的話,萌萌的哮喘以后或許就不會再發作了。”白凌軍笑著告訴記者。在白凌軍的診室內,貼滿了孩子們的繪畫作品,留言板上,還有患兒的深情“告白”。這些禮物,也讓白凌軍更加悉心守護每一個家庭。
在常州天寧區,茶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把家庭醫生的服務延伸到托育機構。“托幼機構讓0-3歲的寶寶有地可托,我們也要跟上,讓寶寶托得健康,托得安心。”中心主任許銳介紹,他們的團隊會結合主題宣傳日,到托幼機構開展家長課堂,還積極參加健教活動。他舉例,寶寶的口腔問題十分常見,比如乳牙萌出、牙列不齊等問題,家長和機構老師沒有專業知識,難以做到詳細宣教,而中心的兒保和口腔科的醫生就可以發揮作用。醫育結合,為寶寶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走進千家萬戶,醫生朋友讓健康可及
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與家庭醫生簽約的年輕人也多了起來。“她救了我一命,我要跟她簽。”36歲的曾先生,因為頭暈、心慌來到南京市秦淮區大光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主治中醫師楊莉了解情況后,擔心不僅僅是血壓高的問題,因為許多高血壓并沒有明顯癥狀,于是她在測了血壓后,又安排了心電圖、心肌三項等檢查,結果發現曾先生竟然心梗了。楊莉立即通過綠色通道,將其轉診至三甲醫院,曾先生成功獲救。
出院后,曾先生立即選擇與楊莉簽約家庭醫生。后續被管著的這一年里,曾先生安心了不少,“楊醫生定期提醒我檢查,給我調整用藥,藥越吃越少,身體越來越好。”他笑著說。
尹媛媛告訴記者,其實,家庭醫生不僅僅是管病,也是管人,他們不僅關注自身的疾病治療,還對健康管理、預防保健等方面有著強烈的求知欲。這種追根問底的特性,促使家庭醫生們不斷學習新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尹媛媛介紹,她雖然是全科醫生,但對于一些專科知識比較匱乏,她會自己查閱資料,同時向醫聯體專家求教學習。
家庭醫生是值得信賴的“醫生朋友”。他們的價值,不在于治好了多少疑難雜癥,而在于讓健康管理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年輕人愿意聽從他們的建議,當老年人驕傲地告訴他們血壓維持得很好,當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他們,這就是家庭醫生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在“健康中國”的藍圖里,家庭醫生是最基層的支點。他們用一次又一次的隨訪、一回又一回的科普、一個又一個的健康方案,讓“簽約有感”落地為可觸及的安全感,讓“健康可及”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梅書華
(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