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視頻令人真是振聾發聵啊!5月17日,在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上,福耀科技大學校長王樹國的一番演講令人眼前一亮。
他說:做了一輩子教育,有一個問題一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梁文鋒繼續讀博士,還能有今天的DeepSeek嗎?如果王興興繼續讀博士了,還能有今天的宇樹科技嗎?如果汪滔繼續讀博士了,還能有今天的大疆嗎?”
這一發三問給我們帶來了醍醐灌頂的提醒呢?首先,它讓我們意識到學歷與能力并非完全對等。
梁文鋒、王興興與汪滔,他們沒有走傳統的讀博道路,卻創立了DeepSeek、宇樹科技與大疆無人機,而且分別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與無人機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說明了什么?說明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有時比單純的學歷更為重要。
所以王樹國又總結道:他不知道,他沒有答案,他唯一得到實踐驗證的是,那些讀博士的沒有他們做的好,那么我們教育怎么辦?
過去幾十年,包括當前,我們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教育不應只是知識的灌輸,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
由此可見,王校長總結的太到位了,他說:“能力不是書本上得來的,真正的能力是在實戰狀態下磨練出來的,沒有一個人的能力是培養出來的。”
王校長甚至質問道:哪個諾貝爾獎是我們教育培養出來的?又有哪個企業家是學校里教出來的?那是血與火的挑戰中得到的。
的確如此,僅僅從華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哪個是教出來的?而且,又有哪個企業家是學校里培養出來的呢?
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那對于教育者而言,我們是不是要改變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作為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應成為學生能力培養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校也應打破與社會的壁壘,加強與社會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社會需求,使教育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
對于學生來說,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和學歷的追求,要積極參與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勇于嘗試和探索新的領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朋友們,不知道你又有什么樣的想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的參考文獻:
①第一財經:大學校長發問:如果梁文鋒讀博士,還有今天的DeepSeek嗎?
②抖音視頻:王樹國三問中國教育:如果梁文鋒繼續讀博士還有DeepSeek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