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斯認輸:看看中國再看看美國,人家中國那才叫創新,才叫發展。
美國副總統萬斯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發電量大約是美國的三倍,那才叫創新,才叫發展。
發電量聽起來像是個枯燥的數字,但其實藏著大文章。一個國家能發多少電,根本不在于燈泡能亮多久或者空調能開多大,真正體現的是這個國家能開動多大的工廠、支撐多少科技研發、養活多少經濟活動。
說白了,發電量這個數字背后藏著國家競爭力的真正密碼。
要是現在還有人覺得多發電就是浪費,那真得好好上上課了。未來的科技大戰早就不是比誰家手機更薄,而是比誰能喂飽那些吃電的"怪獸"。像現在人工智能訓練一次GPT-4,就得用掉一個小縣城幾個月的用電量。
更夸張的是,咱平時用手機問個天氣、拍個照識別花草,這些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都是上千臺高性能圖形處理器在玩命干活,耗電量跟傳統軟件壓根不在一個級別。
萬斯這回算是捅破了窗戶紙。現在滿世界搞的AI技術,什么自動駕駛、智能工廠、虛擬現實,光有聰明算法不夠,還得有成堆的芯片在底下撐著,而這些芯片跑起來全都是燒電的大戶。
要是沒個穩定又便宜的電力系統,這些高科技玩意兒根本跑不起來。所以說現在比科技實力,得先看看誰家電表轉得夠快。
從數據上看,中國這些年發的電比美國多出將近兩倍,這可不是簡單建幾個電廠就能做到的。
得有人建廠發電,還得有本事維護龐大電網,更得能搞出各種發電新花樣,不管是西北戈壁灘上的大風車,還是南方屋頂鋪滿的光伏板,甚至是深山里的核電站,這些玩意湊在一起才能攢出每年3倍于美國的發電量。
更關鍵的是這些電不是攢著看的。國內的電動汽車廠、半導體生產線、智能機器人車間,哪個不是一邊吞電一邊吐鈔票的主?就說前陣子火出圈的AI大模型訓練,中國企業能同時開動十幾個超算中心日夜訓練,說到底還是背后有海量電力在撐腰。
美國的電力系統這些年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老舊的電網三天兩頭斷電,新能源項目推進起來困難重重,核電技術更新更是像烏龜爬。
萬斯現在急吼吼點出電力差距,其實就是看著中國企業吃著火鍋唱著歌就能把AI產業帶起來,自家卻卡在電力供應這個基礎關,心里著急上火呢。
說到底,未來科技競爭其實搶的是電力跑道。誰能在保證環境的前提下哐哐發電,誰就能帶著AI產業、量子計算這些大家伙往前沖。
中國現在的電力家底,就像給未來科技裝上了增壓發動機,能不能徹底甩開差距,可能就看這塊基礎打得夠不夠厚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