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年“5·19中國旅游日”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在貴陽震撼上演。萬人空巷圍觀歌舞海洋,“貴州把整個省搬上街頭”刷屏網絡,彰顯貴州文旅融合發展勢頭強勁、活力蓬勃。
發展旅游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考察時強調,“現在旅游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鄉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區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顯它的光彩”;在云南麗江古城,殷切叮囑“文旅融合促進了經濟發展,文旅產業要走一條持續、健康的發展之路”??疾炱陂g,總書記進一步闡釋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怎么抓好旅游呢?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無我有的東西。”這為我們深化文旅體融合、豐富旅游業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民族文化之所以出彩,不僅在于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更在于其背后所蘊含的精神內涵與價值觀念。黔中大地民族村寨星羅棋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民族文化,是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收獲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隨著文旅深度融合,貴州民族文化頻繁破圈,黎平肇興侗寨、西江千戶苗寨等民族村寨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詩和遠方”,銀飾、蠟染、刺繡等文化遺產不斷走出大山,登上更廣闊的舞臺。民族巡游大聯歡,正是對全省各族人民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上揚的形象呈現。
民族文化出彩,貴州旅游出圈,更讓我們看到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完美結合。一方面,通過旅游這一載體,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讓更多人了解和認同民族文化,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通過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貴州旅游得以更好地發展和繁榮。推動民族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使其更好雙向奔赴,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需要構建獨屬自身的文化基因庫。真正的文化IP并非花哨的商業策劃,而是深深鐫刻在祖祖輩輩口傳心授的審美意趣里。只要我們更好呵護獨特的文化因子,強化“人無我有”的特質,在創新表達形式等方面狠下功夫,定能在文旅浪潮中奏響與眾不同的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